粗大事了?我们都抢着去,马斯克却急着撤!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7 21:19

打脸,点冷机来得也太快了!

7 月 20 日,马来西亚官方还发布了一则新闻稿,称特斯拉将在当地建立总部、服务中心、体验中心,推出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

没想到这隔了还不到一个月,特斯拉官方就透露了信息,已取消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新建工厂计划直接撤出了负责东南亚项目的团队

马来西亚贸易部长也很惭愧,表示确实与埃隆・马斯克进行了讨论,特斯拉也确实没有承诺一定会开设工厂,这事算是一个乌龙。

特斯拉为何突然取消了东南亚建厂的计划?此番撤出究竟意味着什么?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

特斯拉撤,国产车进

之前有咨询公司进行了调查,结论是东南亚汽车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到 2035 年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 1000 亿美元以上,这也是特斯拉传出建厂消息的关键。

那为什么最终改变了主意呢?其实与中国品牌的动向有关,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涌入东南亚市场。

7 月 4 日,比亚迪泰国罗勇府工厂正式竣工,甚至比亚迪还在这家工厂举办了第 8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意思可以说非常明显了。

作为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泰国工厂规划了 15 万辆的年产能,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相关的零部件工厂。

比亚迪印度尼西亚工厂也完成了选址,将建立在 " 梳邦智能城市 " 工业园区,厂区占地面积超过 108 公顷,不出意外会在 2026 年 1 月投运。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柬埔寨的电动汽车组装厂也已经在规划中,每年可组装 2 万辆汽车,这将是又一个生产基地

跟比亚迪几乎是同一时间,广汽埃安的泰国智能工厂也已经竣工投产,一期规划产能是 5 万台,并且有扩产到 10 万台的能力。

广汽的第二代 AION V 霸王龙全球同步下线,其中就包括了泰国工厂。

吉利更是已经在东南亚经营多年,2017 年 6 月,吉利收购了 DRB-HICOM 旗下宝腾汽车 49.9% 的股份,并开始全面管理宝腾,让这个老品牌迅速焕发生机。

去年,吉利更是联手宝腾成立了全新电动汽车品牌 e.MAS,首款车型会在明年第四季度下线,这被称为吉利又一笔 100 亿美元的投资。

总体而言,国内新能源车汽车品牌要么工厂已经建成,要么就是建设接近尾声。

特斯拉判断这个时候进入,已经很难取得高的回报,这才是最终放弃在东南亚建厂的原因。

2

不具性价比,特斯拉的命门

当然了,东南亚有着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潜力。哪怕竞争激烈,特斯拉也没理由放着钱不去赚。

之所以最终退出,还是因为特斯拉的产品与东南亚市场有点 " 八字不合 ",确实前景不明

东南亚诸国的人均 GDP 差异非常大,最富的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达到 88450 美元,排名世界前五。

然后第二的文莱只有 44 万人口,第三的马来西亚人均 GDP 13310 美元,大致与中国持平。

再往下的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人均收入都不如中国,并且个个都是人口大国。

以泰国为例,它在东南亚算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了,实际上人均收入依旧只有中国的 60% 左右,因此泰国的汽车消费也是以代步轿车为主。

今年上半年,泰国卖得最好的车除了皮卡外就是丰田雅力士了,电动车卖得最好的则是比亚迪的元 PLUS 和海豚,可见消费依然是以 10 万级及以下的车型为主。

对于特斯拉来说,哪怕是最 " 便宜 " 的 Model 3,价格也是泰国主流车型的两倍有余,确实市场空间不够大。

另一个原因就是,特斯拉在东南亚已经没有了 " 先入为主 " 的优势。

目前东南亚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严重不足,印尼只有 3.7%,马来西亚更是不到 2%。

而国产车已经先一步扎根,以现阶段国产车的产品力,一旦让它们先行占据市场地位,特斯拉作为 " 挑战者 " 出现,是很难破局的。

特斯拉不擅长打 " 遭遇战 ",就是两款车面对面放一起比较设计、空间、性能这些,特斯拉并不占优势。

包括它在国内也是从来不打价格战的,也不与其他车进行对比。特斯拉的策略是先筛选出认可特斯拉的客户群体,再讨论产品的契合度。

但在新能源尚处于荒漠的东南亚市场,当地消费者最认可的还是日系品牌,特斯拉一样要和国产车一样 " 从头创业 ",这就比较难了。

3

押宝 AI,有前途吗?

2024 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总收入为 198.8 亿美元,同比下滑 7%。净利润为 14.8 亿美元,同比下滑 45%。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当前的特斯拉汽车业务确实在走下坡路,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尽管很多人依旧觉得特斯拉非常贵。

特斯拉的劣势还是在传统的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方面,以它的电动皮卡 Cybertruck 为例,这款车发布已经超过 4 年,2020 年 2 月预定数量就超过了 50 万辆。

然而直到如今,这款车的产能依旧少得可怜。

哪怕特斯拉曾经规划了年产 75 万辆的宏伟计划,如今的执行度依旧少得可怜。

特斯拉的 4680 电池也是频频跳票的另一代表,发布已经超过 4 年,依然无法大规模生产。并且少部分产出的样品,性能参数也远低于预期,压根没多少竞争力。

这也是特斯拉最为难的地方,它所依靠的供应链往往不能解决问题,所设计的产品也生产不出来,并且短期内几乎无解。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特斯拉不具备打价格战的能力这也是特斯拉战线不断收缩的关键。

既然硬件拼不过,那就拼软件,特斯拉最近已经将精力放在了 FSD 落地和 AI 业务上。

特斯拉即将推出 Robotaxi,希望基于这款产品打造共享出行网络 Cybercab。

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南部扩建工程也接近完工,后续将部署英伟达 H100 芯片集群,以提供最强的算力,新一代 AI5 芯片也即将投产。

特斯拉 FSD 也已进入 " 监督版 " 时代,官方说法是,在人类监督下可以在任何地方驾驶。

这些就是特斯拉努力的方向了,步子越靠前,能够赋予车型的概念就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买单。

4

功夫拍案

对于特斯拉来说,去东南亚建厂确实不是好选择。

当地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还在提升中,而且特斯拉产品的价格也偏高,很难像国内一样卖这么多,一个月能卖个一两万台就算非常不错了。

更何况国产车已经先行一步去了,特斯拉再进去市场空间只会更小。

当然特斯拉的重点,还是放在了 AI 领域。前景很宏大,就像曾经的一体化压铸、智驾芯片、Cybertruck 皮卡、4680 电池一样,但执行起来难度会非常大。

不过,这也是特斯拉的特点,一直在路上才能为它的科技概念背书。只是不知道这种玩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