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勇气,都用来反击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21:04

沉默了一段时间的雷军,真空机登台发表了以" 勇气 "为主题的演讲。

但在这个时间点上,下一辆车仍在襁褓当中的小米,要这勇气有何用?

大概,雷军想要用这份勇气,来回应外界对小米的流言蜚语。

他,选择来一场" 公开的反击 "。

这,可以说是小米汽车的 " 自证 "。

一场用实力和成绩,打脸外界质疑的自证。

小米汽车,是在不被理解的看法下而生。

它,是手机行业里唯一真正下场造车的手机巨头。

苹果的汽车项目 " 胎死腹中 ",至于华为则是借赛力斯之手来造车。

只有小米,向市场拿出了打上自己 logo 的汽车产品。

这,使得小米汽车成为了独特的存在。

独特,往往意味着外界的不理解。

为什么手机生意做得好好的,小米要跟风去造车?

为什么入场时间已经晚了,小米还要坚持去造车?

过去,比亚迪王传福就曾说到——

「对于巨头们来说,跨界造车不担心亏钱,比如说雷军,亏 50 个亿不是什么大事。」

「但路线的选择错误,就会白白丢失三年的努力,这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很有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手机友商不造车、车企龙头不看好,但雷军依旧选择了造车。

这样的战略抉择,只因他" 没有退路 "了。

2021 年 1 月 15 日,小米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小米会不会连手机都做不了,那三四万名员工怎么办?」

雷军,直言了他的忧虑。

如果做不了手机,还有什么产业能保证好这三四万人的饭碗?

可见,纵然造车是个有风险的选择。

但不造车,小米可能连退路都没有了。

因此,从被制裁到宣布造车,小米只用了 2 个多月时间来作出决定。

小米造车,是个关乎生死的决定。

这,也是个不能再等的决定。

怎么造、造什么,这是摆在当时雷军面前的又一项难题。

雷军说到,「三年多前很多人劝我,赶紧出车,找家代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他坦承,刚开始的确想过代工。

但,他很快就铁定了心——「一定要从核心技术干起。」

雷军解释,这是因为 " 小米之前吃过大亏 "。

2011 年推出的首款小米手机,凭借着「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 " 铁人三项 " 实现了横空出世。

用时不到 3 年,2014 年的小米便实现了中国手机销量头名、全球第三的骄人成绩。

但后来,小米手机冲高失利、基本盘亦被友商抢走了份额,一时让小米迅速陷入到了低谷当中。

那时的雷军坦承,前期的高速增长、销量导向的企业目标,让公司积聚了不少问题。

「我们整个硬件研发团队只有不到 300 人,而同期我们友商的硬件研发团队却有一两万人。」

底子实力的巨大差距,让雷军猛然想起来要 " 补人才的课、补研发的课、补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课。"

如此教训,也让小米汽车从诞生伊始,就选择走难的路。

雷军声明,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

「从核心技术做起,十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比如电机,小米同时干了三代,又比如大压铸,小米一上来就干了两套。

小米,还全栈自研了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两套智驾方案。

明言要尊重行业规律的雷军,选择了一步步踏实地干。

作为外行人的雷军,深知躬身入局的重要性。

于是,已 10 多年不亲自开车的雷军,再次把上了方向盘。

并且,他还考上了赛车证,亲自秀了一把漂移。

没有人可以低估,这劳模的成长天花板到底在哪。

雷军清楚,小米造车需要实打实的人才。

而前吉利大将胡峥楠的加盟,正是小米汽车的发展转折点。

不过,这也让小米一度陷入到了舆论旋涡里面。

雷军首次对此作出回应——「胡峥楠是跟前东家合同到期以后,才加入到了小米。」

" 小米没有挖人 ",这是雷军想表明的意思。

尽管雷军解释了,但小米汽车的战争已经打响。

当下这个阶段,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看成绩。

小米汽车首战,没有选择更易卖的 SUV,而是轿车。

而且,这还是辆纯电轿跑车。

这样的选择,放在当下可能难以理解。

但在此之前,特斯拉 Model 3 和小鹏 P7 的热卖,不难给到 2021 年的雷军更多信心。

而当下的雷军给出说法,这样做是为了" 先难后易 "。

雷军指出,当时小米约谈了 300 多名工程师。

随后,团队还到停车场里一辆一辆数,看大家到底开什么车。

轿车和 SUV 各占一半,这给到了雷军做轿车的底气。

雷军还说,从研发角度来看," 高车容易低车难 ",SUV 容易干,轿车难干。

「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等轿车做好后,再干其他车型就容易了。」

如今的雷军,可以释然地作出这番表态。

但坚持做轿车到底有多苦,也只有他自己明白。

上市前没有人相信小米 SU7 能热销,这就是其中的挑战。

在小米 SU7 推出之前,已有无数友商想效仿 Model 3 的路径。

但这些年来除了小鹏 P7 以外,也没有再大的水花成功溅起过。

「大家告诉我,买 Model 3 的都是特斯拉的铁粉,不会买 SU7 的。」

「我找媒体朋友们帮忙出主意,没想到大部分人非常不看好,认为纯电轿车月销 3000 台就要烧高香了。」

雷军这番表态,已然道出了他当时的落寞。

此外,那时候友商还发起了伏击战。

「军儿收手吧,外面都是 XX」,这个段子首次从雷军口中复现出来。

前有人才争夺,后有纯电轿车的直接对话,小米和吉利系都选择了互不相让。

「黑稿如潮水般袭来,再加上友商推波助澜,当时都是漫山遍野的调侃和嘲讽。」

雷军,对此作出了定性。

雷军透露,2024 年初小米 SU7 订货目标是 7.6 万辆。

但那时候的他,多少是缺乏些底气。

不过,随着如今小米 SU7 的大卖,雷军已经敢把当日友商的嬉笑怒骂、当初的心理挣扎,拿出来揶揄一番了。

小米 SU7 上市后,4 分钟大定破 1 万,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

雷军感慨说,「那一刻,过去三年所有的委屈和不被理解,都不重要了。」

已经实现月付过万辆的小米 SU7,还在愈发拉开跟对手们之间的差距。

正因如此,2 个月前的小米,已经提出把年度目标提升至 10 万辆。

当下小米再宣布,「今年 11 月,将完成全年 10 万辆的交付目标。」

小米汽车,还在加速向前奔驰着。

停不下来的小米,只为了兑现过去雷军立下的壮志——

「用 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

要想成为全球前五,就要敢于站到全球舞台上去展现自己。

小米汽车,就选择了纽北赛道这样的舞台。

「我们先公布一个目标,10 年之内我们要成为纽北 NO.1 快的四门电车」

在此之前,有着 1548 匹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的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将在 10 月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

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量产车正式挑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

逐步成为 NO.1,这正是小米汽车的目标。

小米,已经用大卖打脸了外界关于" 造车时机晚 "的评价。

当下,谁又敢对小米成为全球前五车厂的目标提出质疑呢?

雄心壮志,这固然是追梦人的标配。

但小米的独特,只来源于雷军本人的特质。

这个创业老兵,一次次都把事给做成了。

他,真正用实干和佳绩,赢得了市场信任。

他,值得拿出这样公开反击的勇气。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是雷军曾说过的话。

专治不服,这似乎成为了他人生里独特的标签。

需要承认的是,小米在涉足任何一个行业的时候,都不是冲在前头的头几个。

但,后来它都能撬动起全行业的整盘生意。

小米汽车,如今也有了些类似的苗头。

更重要的是,这次小米选择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选择行以致远,这样的小米也更增加了叫人信服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