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有实力的新时期产业工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1 23:06

火红的五月,环保设备欣欣向荣

自打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

犹如奏响了一首“金属交响乐”

为辛勤付出汗水和智慧的劳动者而歌

五洲的制造车间里

有这么一群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

却在日复一日的兢兢业业中

用朴实行动书写华丽人生

是你,是我,是他,

在五洲的各个角落,

用双手诠释职责,

用肩膀撑起担当,

用心书写奉献,

用汗水描绘人生......

5月1日

在这劳动者的节日里,

向五洲所有劳动者——致敬!

致敬!五星红旗

由一线车间工人自发组成的国旗班组

踏着矫健的步伐

以饱满的热情

庄严地护卫五星红旗进场

《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厂区

全体在场人员行注目礼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激发了在场职工不断向上的斗志

爱国情怀在心中久久回荡

致敬!劳动者

火花四处飞舞

汗水蒸发成虚无

金属间“打招呼”的清脆声中

五洲产业工人正在播种希望、耕耘理想

他们奉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光和热

维系车间生产节奏的有力“脉动”

用一双平凡的手创造了非凡的财富

就是他们的坚守和使命

又是一个大晴天,天边刚露出鱼肚白,在轰鸣了一夜的机器声中,钢结构厂高级焊工王小波,压力容器制造厂电焊工侯宝金,塔筒厂一车间焊工班长吕余华,金属装饰厂折弯工许斌,戴上安全帽,拎上水壶,拿上手套和作业工具,像整饬装备赶赴战场的“士兵”,开始了新一天的征程。

钢铁缝纫师

一身已经洗褪色的工作服,半蹲在地上,手中的焊枪轻轻一点,眼前“刺”地一声飞起一片璀璨的焊花,弧光耀眼。眨眼间,焊点变红,焊条熔化,两个断面慢慢被“缝合”起来,焊面上“鳞片”均匀而平滑。

“完美主义”者——王小波

坚持做到极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这份始于热爱,忠于坚守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十几年。“咱学历不高,那么别人停下休息的时候,咱必须继续奔跑......他们说我有完美主义,只是如果我不这么要求自己,我便很难成长”,在焊工的这条路上,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休息日,他钻到车间里,跟着师傅学习,干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心中默默算着又学到了多少东西,他一项一项地练,一招一式的学,每天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质量的焊接水平从来不是轻松做到的,焊工是个吃苦的行业,被焊弧灼伤眼,被焊星烧伤皮肤,这在王小波同志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他开玩笑的说“你一看我就知道我是焊工,因为我们做焊工的常年带着口罩,都有一个深深的印子。”

“拿起面罩,火花四射中和自己较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自我拉锯战”中,慢慢练出一身的本领,成为了焊工中的佼佼者。掌握了各种焊接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焊接先进技术、新工艺的精髓,先后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压力容器焊接许可证,ASME、AISC、JIS、ACRS等多个证书。成长为高级技工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到了技师资格证书。“南京市创新能手”、“南京市技术能手”、江苏省焊工技术比武团体一等奖就是他努力付出最好的证明。

车间厂里的工艺评定所需的样板大多是出自他手,最难、最辛苦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近期,厂里桥梁项目较多,大构件焊接时,不好翻身,需要配合构件形状进行焊接,有时候他趴在地上一焊就是几个小时,只为交出更好的“作品”。

技术过硬的他,经常在公司扩能技改项目、搬迁改造项目、新建项目、设备检修等技改大修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整改措施。他总跟身边的人说“节约从点滴做起”,积极提倡回收利用,废旧翻新,节约成本。他还带队参与多个项目的现场焊接工作,为苏河洲际、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天津双子塔等项目培养大量焊接人才。

一线发明家——吕余华

“我只是很普通的一个焊接工人,累点、苦点算什么,电焊的火花才是我见过最美丽的景象。”作为公司技术工人的中坚力量,他可是同事眼中的“小灵通”,爱动脑筋的他工作之余发明创新,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班了也不走,就在那边自己捣鼓,说是搞发明创造,一开始我们都不信,谁想到后来人家还真给整出来了!”

在生产任务繁忙、焊接十字臂不够用的情况下,他利用闲置设备和废料制作成了能够便捷使用的埋弧焊接机械系统。运用了双滑轮提升省力的办法,把闲置的滚轮架、埋弧小车、操作平台、绞盘、焊丝盘夹持支架等等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它具有上下、左右、前后调节功能,而且整机移动方便,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占用场地少,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焊接塔筒底段门框的时候,看到同事用行车挂着气保焊机机头在筒体高处焊接,焊工的安全带和机头无处挂放,安全没有保障。门框焊缝无法均匀预热,质量没有保证,既不安全,又不好焊接。吕余华忧心的同时又开始转动他的脑筋,想了各种方法,一个个尝试,有一个个否决,同事看到他这么积极也和他一起想办法,经验加上思考,终于利用空余时间制作了多功能门框焊接预热装置。此装置既解决了门框焊缝均匀预热及后热问题,又解决了安全带和机头挂放问题,同时又没有占用行车,一举三得!

就是这种爱动脑、热心肠,他牵头完成了《多功能风电塔筒门框焊接预热后热装置》与《便捷埋弧焊机械系统》两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多次被评为中建安装集团和公司先进生产者。

前段时间,随着绿色工厂工作的推进,他又捣鼓起了绿色施工的新工艺——风电塔筒无碳刨焊接工艺,这项工艺能够减少弧光、噪音、废气污染。他白天观察实际问题,自创自制,对埋弧焊小车进行跟踪系统改进,晚上就写工艺手稿,不断优化。

这就是吕余华,一个非技术人员的“小人物”,但正是这样一位“小人物”,却用改革创新的激情,敬业钻研的态度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展示了当代工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风采。

攻坚战挑战者——侯宝金

在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早已记不清攻战了多少个高精尖项目,记不清在他的手中融化了多少根焊条,被火花灼坏了多少件工作服。高温,粉尘,有害气体,这些困难没有吓倒个性坚强的侯宝金,反而激发了他那颗不服输的心,在辛勤汗水流淌和不断自我总结的过程中,焊工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手工焊,氩弧焊,气保焊、埋弧自动焊等多种焊接方法他都能驾轻就熟般的运用,常年来主要受压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率都是名列前茅。

“拿起焊枪,总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这不是夸张。焊接对于我来说,不是普通的劳作,更像是上瘾,看着焊出来的设备构件,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搞艺术的。”

青岛金能丙烷脱氢项目,法兰堆焊是丙烷脱氢项目的难点、重点,极易发生开裂问题。面对40个堆焊法兰,侯宝金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带着三名同事,第一时间冲在堆焊的第一线。为了避免产生焊接裂纹,侯宝金彻夜难眠,咨询焊接专家、焊接技师,讨教、总结大连恒力石化项目法兰堆焊经验,最终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形成五洲丙烷脱氢法兰堆焊核心技术。他堆焊的法兰一次合格,为整个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泓项目六件大直径瓜瓣封头拼缝焊接,是容器厂第一次承接此类设备制造,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对挑战,他又第一个站了出来,在竞赛中,他顶着封头内加温焊接的高温,精心施焊,凭借着他多年来的焊接经验,操作的张弛有度。他的焊缝一次检测合格率达100%,获得了焊缝质量奖和先进个人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8年的坚守与执着成就了他高超的焊工技艺,在平凡的岗位,在每一次火花绽放的刹那,在每一块零部件焊接的瞬间,一丝不苟铸造精品,举重若轻打造完美。他无畏无惧,甘于奉献,以最大的热忱、全心的付出、最美的风采默默成就“一方工程、一个精品、一座丰碑”。

钢铁“魔法师”

“折弯”能有多难?不就是把一块板子用机器折一下。”经常会有人有这种疑问,他们不知道的是“折弯”这项工作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钣金活儿需纯手工操作,按照图纸,把一块钢板按照图纸变成“飞机”,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要知道看懂图纸那只是第一步,能够对照图纸,将二维平面上的内容转化到三维空间你眼中的一张地图,被这些钢铁魔术师头脑风暴成一个真实的立体空间!需要足够强大的空间想象力。

技能达人——许斌

能看懂图纸,也不代表能够做出来,而在五洲钣金车间,有一个大家默认的标准,“许师傅说可以,就可以!”他就是许斌。他从事钣金加工行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钣金折弯经验,金属装饰厂的人都叫他“许师傅”。

金属装饰是对厚度为0.6——3.0毫米的薄板进行加工,稍不注意就会形成不良品。操控仪器进行加工,首先要能看懂图纸,对照图纸,制定折弯顺序、选择磨具、刀具、吨位,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经验。图纸转化为产品,需要的是立体思维,别人看的是图纸,到他的眼里,就已经开始分解成模型,转化成立体空间。作为一个钣金老手,他深知对于薄板加工的金属装饰行业操作顺序决定一切。刚拿到图纸,许师傅的心里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怎么做。

还记得那时候公司进行防火门资质评定时,首次接手此项工艺的金属装饰厂设计人员和加工工人频频遭遇各种困难。为了给大家打气,许师傅始终奋战在加班加点的最前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出现操作难题,第一件事找许师傅,准能解决。在试验期间,许师傅就这样带领加工班组,协同技术人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顺利通过消防产品认证。

获得众多赞誉的中国尊项目窗台板及窗帘盒设计加工优化工作,也有许师傅的身影,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多次试验后改进产品结构、细节,最终设计优化后的产品凭借细节优势减少了窗台板的占地面积,为“中国尊”多出4500平米的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地段创造了超过5亿的使用价值。

做钣金就像是一件艺术品,不仅是门这类大件,各种复杂的手工工艺品,他都能信手拈来,一个个小巧可爱的飞机模型,都是出于他手。

技术高超的他,却十分谦虚,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他都会虚心向经验丰富技术人员求教,进行深入分析,动脑筋、常思考,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做到“传、帮、带”培养了数名优秀的作业人员,为生产提供坚实的后盾和技术力量。

他踏实肯干、他积极创新

他逆流而上、他技艺精湛

他们是许许多多五洲劳动者的缩影

一个普通的名字

一个平凡的身影

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奋战在制造生产的第一线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劳动者

却合力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绽放着绚丽的匠者光华

折射出别样的美丽

在点滴平凡中实现着自己的最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