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的年轻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6:55

这是一群年轻产业工人的平凡故事。

2018年12月,除尘烟雾收集罩解放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著名重工企业,中国龙工。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械制造商之一,龙工的厂房蔚为壮观。

 

 

一列列长达数百米的通道两侧,紧凑地排列着各种来自国内外最先进的制造装备。这座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米的挖掘机制造工厂被幽默地形容为“钢材送进去,挖掘机开出来”。

而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一条条层叠繁复的流水线之上,无论是激光切料还是结构焊接,无论从机械加工还是到总装质检,在每一个挖掘机生产的关键环节上,都闪现着00后,或者准00后年轻工人的忙碌身影。

 

 

今天,无论是从人数比例,还是专业背景来看,千禧年前后出生的产业工人都成为了中国科技制造业洪流中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而龙工的年轻人们也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缩影。

 

 

这些年轻人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他们开始了这份工作?他们和大部分城市中的同龄人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对于人生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来五位来自不同家乡,不同生产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产业工人,请他们来聊聊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

 

一、是学霸,更是高颜值小鲜肉

 

 

即使用娱乐圈的标准来看,邓海斌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颜值小鲜肉。不过,让他最自豪的还是自己的学霸本色。

两年前,还在学校读书的小邓参加了四川省的数字车床加工大赛。在与最强对手拼到加工公差完全一样的情形下,仅因为加工时长的微小差距而捧回了第二名的奖杯。

凭借着硬桥硬马的业务本领,毕业以后他顺利地进入龙工,从数车干到电焊,从编程学到机械加工,短短一年时间,他在不同的岗位上自由地转身跳跃,掌握一项新技能对他来说就像升级打怪一样充满乐趣。

 

 

周末,00年出生的高颜值学霸小邓就恢复到孩子的本色。他最热衷的去处是欢乐谷,隔三差五就会拉上全宿舍的室友一起到欢乐谷玩上一整天。

邓海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之前因为去欢乐谷太多,很心疼花掉的门票钱,最近索性花480买了一张年票,未来的一整年想去多少次都可以了。

 

 

除了去欢乐谷,邓海斌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而且是看灾难片。

《2012》,《全球风暴》,他看了又看,而说起为什么对灾难片情有独钟,答案也是颇为可爱:“我觉得这些外国电影拍的都很真实,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地球,电影里的灾难迟早都会发生。这些电影一方面可以让我对保护环境有一些新的感受,另一方面我也可以从里面学到一些当灾难真的发生的时候我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方法。”

 

 

关于未来,小邓说,还是要“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学更多的技能,涨更高的工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家境贫寒的小邓来说,带着自己的积蓄,突然出现在天天把自己挂在嘴边的妈妈面前,就是现在可以想到最浪漫的事。

 

二、挖掘机女孩的小确幸

 

 

我们第一次遇到王永恒的时候,她正坐在驾驶室里,把一台“新鲜出炉”的挖掘机轰隆隆地开出厂房。在这座飘散着浓浓的“直男”气味的工厂里,王永恒几乎成为了一个“吉祥物”式的存在。

人们很难不对这个涂着闪亮指甲油,画着韩系淡妆,嘴角总是微微上扬的女孩多看一眼。

许多来工厂参观的客人更是会主动要求与她合影。她说自己其实很不好意思,但是别人多数热情而友善,她也就只好红着脸拍一张了。

 

 

在学校里,王永恒学的专业其实是数控机床。

学到第三年,她终于有机会出趟远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从兰州来到传说中繁华的大上海,成为了一名操作数控机床的工人。

 

 

可是王永恒并不太喜欢这份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懂得如何操控机床,还有许多对大型零件进行吊装、位移的动作。

对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王永恒来说,和这些巨大沉重的铁疙瘩打交道,多少感到害怕和辛苦。

她羡慕那些开挖掘机的工友,看起来既神气,又好玩,便趁着厂里培训挖掘机操作,报班拿到了驾驶挖掘机的驾照。

 

 

折腾了一年,王永恒总算可以心满意足地开始工作。每天,每一台从总装线上下来的挖掘机都会经过她最后的调试和保养,然后轰轰烈烈地开出厂房,进到质检的机库。

在机库里,她总是会遇到一位年轻而寡言的质检员。王永恒说,最初觉得他有点高冷,但其实是个认真的人,做事有条理的他,对待女孩子也很细心和照顾。后来,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成为了王永恒的男朋友。

 

 

每天和男朋友短暂地见上十几次,简单打一个招呼,便是王永恒的小确幸了。

 

三、潮流少年的拜师之路

 

 

郭忠旻今年十七岁,是一名实习焊工。

小郭是个潮人,戴着复古的半框眼镜,黑色的帽衫一定要把帽子翻在白色工作服的衣领外面,时尚品味都藏在细节里。

 

 

小郭来自山西,是太原粮食技工学校的一名学生,来上海实习刚满一个月,却已经不想走了。

他很喜欢带他的师傅,问起他和师傅的关系,他颇有些江湖气地说:“你对师傅好,他肯定就对你好,师徒之间就不用多说了。”

 

 

说到小郭,师父则是满脸笑意:”电焊是个技术活,做的好不好也得看老天赏不赏饭吃,其实说的更朴素一点儿,得真用心学,才能把这活做好。”

小郭嘴甜又肯干,喜欢琢磨钻研,师父觉得他感兴趣,就愿意跟他多探讨,一起研究。到了周末,徒弟拉着师父去喝酒吃饭,师父心里高兴,趁着小郭去撒尿的功夫,偷偷地把单给买了。

 

 

刚到厂里的时候,小郭在手还很生,一些焊点的技巧怎么都整不明白。

有一次师父起急便把话说重了些,小郭站在那里半天,默默看着师傅干,自己再也不上手了。

师傅以为他偷懒不想干,问他为啥不动手,小郭一脸认真地说,厂里都是按件计酬,自己手太笨,怕影响师父赚钱。师父听完哈哈大笑,又开始耐着性子手把手教小郭焊接的技巧。

 

 

小郭说,几个月以后就要回太原的课堂继续上课了,等毕业以后一定要回上海,回到厂里上班,和师傅在一起。

他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家其实不差钱,山西煤多车也多,老爸在家开间汽修店,生意很好,但他自己不想一辈子靠父母,早独立早好,总想有一天能混出头,让爸妈能够对自己放心。

 

四、幸福的拼图一块都不能少

 

 

李刚是个皮肤黑亮,五官周正的西北汉子。鼻梁上架着的细框眼镜和他说话时沉着干练的语气,都令他显得斯文且稳健。

他平时的工作是操作巨大的机械加工机床,将一块半成品的钢材料加工成托起挖掘机自由旋转的基座,这是机身十分关键的一个大型部件。

 

 

1997年出生的李刚是厂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2014年,他从老家宝鸡的一所技校毕业,从小喜欢大型机械的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机械加工的技师。

对李刚来说,获得这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只是人生规划的开篇;如何把老家心爱的姑娘接来身边,才是他面临的真正的挑战。

 

 

距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李刚和低自己一届的学妹相恋了。

学习服装专业的学妹去了宁波的一家服装厂,李刚心疼女朋友在厂里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便想尽办法把她接来了上海。

李刚为女朋友找到一份在火锅店收银的工作,又鼓励她学习计算机的课程,最后,她成功应聘上龙工文员的职位,小两口终于在这个李刚梦想开始的地方成功会师了。

 

 

对于这场历时三年奋斗的感情,李刚很珍惜,19年的春节,他准备带上心爱的姑娘回老家,把订婚的仪式给办了。

今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不放松的李刚,轻松通过了数控机床中级技师的考试,而高级技师的资格便是下一个等着他去完成的挑战。

对于李刚来说,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五、想开炸鸡店的装配少年

 

 

对于19岁的总装配流水线工人占志康来说,“发财”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从选择读什么专业开始,他就用一种精算师式的方法论来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去哪里,该怎么走。

在江西上饶老家的时候,小占最先发现汽修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谋生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才意识到了模具制造才是最有“性价比”的专业。

职高三年读完,面临求职,本就不缺工作机会的小占发现龙工能够提供更加优厚的薪资,便毫不犹豫地再次跨界,成为了总装流水线上的一名装配技师。

 

 

对于这份工作,小占很自豪。

“收入高,能学到东西,做这个行业的工作到哪儿都吃香。”他得意于自己选择的“英明”,也在装配线上风风火火地干着。

随着2018年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回暖,龙工趁势不断地设计推出新型号的产品,按照小占的说法,数控的工人要做的只是修改几行编程的代码,而装配工人则永远在装配工艺上面临和解决新的挑战。

 

 

对于小占来说,现在工作也只是人生的一站。

最近姐姐在湖南开了一家炸鸡店,一天100多单的生意可以创造一个月四五万的流水,让小占好不羡慕。

他想着要努力工作,拼命攒钱,未来也能够在某一个地方,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炸鸡店。

 

 

有空的时候,小占会一个人坐地铁到南京东路,顺着人潮涌动的街道一路走到外滩,小占总是沉醉于眼前无尽的繁华。

他常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在这么厉害的地方,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大楼?而想到这里便有了干活的动力,眼下的任务,至少要先把开一家炸鸡店的钱挣出来。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结束对五位年轻产业工人采访的时刻,如果要找一个词汇来概括从他们身上所感受到的共性,大概只有“可爱”二字。

他们无论家境好坏,来自五湖四海,聚集在同一条流水线上,形成了质朴而整齐的精神气质。

因为身怀技术,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收入稳定而优渥,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是家里父母牵挂的乖孩子,在厂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小能手。

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有模糊的憧憬,另一方面对人生的规划也充满了冷静的思考,他们一边沉浸在恋爱的甜蜜,一边痴迷于“吃鸡”和抖音;他们会和工友在篮球场上驰骋,也会偶尔拉上同期好友不醉不归。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与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

 

 

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全面升级。

在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之路上,少不了这群有着新时代中国气质的年轻产业工人的支撑。

在中国制造面对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在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此消彼长中,在机器人的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艺精度的过程中,我们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焦虑和迷惘。

他们不仅懂得如何操作机器,更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编写程序、或用他们无尽的创造力进一步去优化机器的生产效率。

 

 

2025年,千禧一代将日臻成熟。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真切看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