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2:46

  2005年,真空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主动适应抢机遇,攻坚克难促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五”计划超额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GDP达1440.48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呈现较稳健的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5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78.83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467.09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6.9∶59.7∶33.4调整为2005年的6.6∶61.0∶32.4。

    从GDP各季增幅看,一季度增长13.3%,二季度13.7%,三季度增长13.6%,全年增长13.3%,从一季度到四季上下波动0.4个百分点。整体经济持续在高位平稳运行,经济总量呈逐季扩大趋势。全市人均GDP达3.31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现行汇率计算约4043美元。

    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其中居住类上升5.0%,食品类上升2.4%,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5%。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0.56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13亿元,同比增长19.8%,上划中央四税74.43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近一半,为49.4%。各主要税种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增长16.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达到22.9%和21.0%,营业税增长7.1%。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据对全市270多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48.4,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7.1。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这表明我市企业运行质量整体向好,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部分生产要素紧张,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农业政策,出台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意见,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加之主要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0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3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1.34万亩,增长3.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39.79万亩,同比净增15.56万亩,增长6.9%;尽管遭受“禽流感”之灾的影响,畜禽价格一度下跌,但对整个畜牧业生产影响不大,畜牧业产值27.91亿元,增长6.1%,全市家禽出栏量及产值均比上年略增1.0%,全市生猪出栏量达159.79万头,与上年持平,生猪产值15.72亿元,增长10.6%;渔业产值18.39亿元,增长6.6%,由于对耕地利用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转变,林业生产的高增长态势受到遏止,林业产值12.05亿元,增长7.9%。

    农业外拓基地扩大。到2005年末,全市外拓农产品基地面积650万亩,当年新增130万亩,在市外基本形成了水产、茶叶、干果、蔬菜、粮食五大原料基地。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至2005年底,我市已发展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1079家,其中产销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93家,超亿元的35家,新昌丰岛、诸暨金大地、嵊州华发等4家企业已被评为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林业、水利建设进展明显。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37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14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47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4.9%。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4.68亿元,完成土石方4055万立方米;年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48.12平方公里,加高加固堤防75.53公里;到年底已建成水库548座,总库容12.97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8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市3796家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53.68亿元,增长23.4%。从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公司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生产提速的主要力量,分别实现产值1153.81亿元、396.22亿元和232.90亿元,增速分别为25.5%、33.8%和40.8%。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增速快于轻工业,全年重工业实现产值1159.98亿元,增长26.6%,轻工业实现产值2033.62亿元,增长21.8%。

    工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年末全市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6家,当年新增4家。其中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22家,新增8家;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新增2家。远东化纤集团完成销售收入68.06亿元,位居全市之首,取得了全市工业企业销售的历史性突破。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6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利税248.42亿元,增长17.1%,其中利润总额159.33亿元,增长16.4%。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16.97分,比上年增加0.88分,居全省第3位。

    企业创优争牌意识不断加强。在政策鼓动下,我市企业创牌意识和积极性高涨,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已认定我市喜临门(床垫)、会稽山(酒)、太子龙(服装)、恒柏(服装)、女儿红(酒)、三力士、阳光、巴贝等8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只,跃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民营经济、着力推进“品牌年”建设的成果。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按工程属地原则核算的建筑业增加值为91.33亿元(不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创造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7%。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46万平方米,增长7.7%。我市建筑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形势乐观。我市建筑队伍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上海市场继续保持全省进沪施工产值半壁江山的地位,全年新签证业务186亿元,占全省进沪施工企业总量的55.0%。据统计,全市完成的省外产值为729.4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58.3%。目前,全市已形成10亿以上区域性市场6个,形成20亿以上区域性市场6个,形成100亿以上区域性市场3个。全年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评出市级“兰花杯”33项,创浙江“钱江杯”30项,上海“白玉兰杯”44项,鲁班奖3项,各项建筑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和全国地级市首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步上升。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2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工业性投资446.54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比上半年分别上升9.4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在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41.83亿元,增长2.8%;房地产开发投资103.33亿元,下降10.9%;民间投资445.13亿元,增长5.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中,非纺产业投资比重同比增长13.3%,而纺织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非纺产业投资比重已由上年同期的62.0%提高到70.2%。主要行业中,塑料制品、设备制造、医药、食品、金属冶炼等行业投资热情仍较高。

    房地产市场经营状况良好。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214家,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5.13亿元,同比增长12.4%;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1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新开工面积3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确定的129个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47.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1%。其中市区6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6.4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7.2%。各县(市)6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7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4.5%。按行业类别分,基础设施重点项目46项,完成投资57.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4%;工业重点建设项目51项,完成投资54.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6.6%;社会事业及其他类重点建设项目32项,完成投资35.2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3.6%。当年有34只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或基本建成,其中市区16只,各县(市)18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分城乡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40.12亿元,增长14.8%;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41.51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2.89亿元,增长14.0%;餐饮业零售额38.74亿元,增长14.1%。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64个,新增3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0个,超十亿元17个,超百亿元2个。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中国轻纺城成交额276.3亿元,增长7.0%,成交额稳居全国第2位。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增长。据绍兴海关统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4.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自营出口81.42亿美元,增长23.2%;进口额23.43亿美元,增长14.1%。我市先后与19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业务,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74个,同比增加5个。印度、意大利、美国出口增幅居全市前15个重点出口市场前三位。纺织品出口优势明显,高新技术出口增势强劲,2005年全市纺织品出口额5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市出口总量的71.7%;高新技术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7.4%。进出口企业队伍迅速壮大,2005年新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996家,获权企业累计达到3436家,获权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16只,合同利用外资2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9.01亿美元,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四位。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9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2只,同比增加19只,其中引进世界500强的企业共有4家,累计达到13家。2005年香港居各国家(地区)来绍投资之首,全市港资项目的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达到10.49亿美元和5.14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1.9%和57.0%。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非纺织类项目合同外资11.56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7.2%,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区)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全市12个重点开发区(工业区)新批外资项目241只,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的83.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开创新局面。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7家,至目前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06家,总投资达10613万美元,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21097万美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671万美元,增长2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全年新建公路102.81公里,改建公路490.03公里,新增公路绿化150.04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397.52公里;公路密度达53.2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86.6%;公路铺装率为86.6%;公路通村率为99.7%。全年公路客运量1.42亿人,客运周转量47.5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7%;公路货运量8406万吨,货运周转量26.24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4.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5.4%。新增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1.47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221.39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51号线/百人;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5.29万,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43.91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数(含手机上网用户)达74.66万户。特快专递业务发展迅速,全年特快专递达87.69万件,同比增长11.2%;农村投递路线不断加长,当年新增166公里。

    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0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0.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和21.9%;接待入境游客2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67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和24.7%。年末共有星级饭店82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30家,当年新增五星级1家,三星级1家;新增旅行社19家,旅行社总数达82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96.91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6.18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21.5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短期贷款1069.03亿元,中长期贷款30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和0.1%。异地信贷资金迅速流入,到2005年末,异地金融机构投放到绍兴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570.6亿元,同比增长19.6%。

    上市公司队伍继续壮大。截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4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5家;累计筹集资金87.20亿元,其中当年筹资9.31亿元。当年新增1家上市企业,三花股份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

    保险业务增长态势良好。全市保险企业增加到21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4.77亿元,增长9.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3亿元,增长23.5%;人身险保费收入16.04亿元,增长2.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0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新绩。全年专利申请量为3068件,授权专利量为957件。全年我市研究开发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38项,地市级科学技术奖100项。我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位居全省第三位,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新昌县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新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2只,新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9项,分别占全省的30%和19.6%;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40家、市级69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2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有新提高,全市共招收普高新生36872人、中等职校新生29849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5.5%,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高考成绩喜人,文、理科上线率分别达87.4%和94.8%,高出全省平均11.8和6.1个百分点,有17人和22人分别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有新增强,全市普通高校新增专业12个,招收全日制本专科新生11634人,本专科在校生突破3万人,达到30702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升,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等职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7.3%、99.8%、99.1%、97.4%和86.1%,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分别占67.8%和60.3%,比上年提高12个和9.5个百分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征收教育费附加5.5亿元,增长14.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鲁迅文化艺术节。群文创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00多项,涌现了歌曲《沉醉水乡》、《江南青青竹》,双档莲花落《借大衫》、《小间头》等一批上档次上品位的佳作。绍兴籍演员陈飞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广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市共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59次,约有2430个节目、19360名演职员参加,受益观众60余万人次。电影业蓬勃发展,鲁迅电影城荣膺“五星级影城”和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级文保单位9个,群艺馆、文化馆6个。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已有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49322小时,电视台全年播出44259小时;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11.5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10.45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88个,其中医院34家、卫生院及分院281家;医疗床位12158张,其中医院8680张,卫生院2515张;卫生技术人员16660人,其中医生7976人,注册护士489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20张,每万人拥有医生18人。市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猛,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76个,中心和站的创建达标面已分别达到规划数的91.5%和8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巩固完善,2005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在所有县(市)全面推行,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达300.55万人,参保率为86.9%。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7.57/10万,婴儿死亡率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34‰。年末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到92.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9%。全市无偿献血比例100%。绍兴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第十届全运会上我市成绩显著,共有22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这是我市在历届全运会中参加人数最多,参加项目面最广,所获金牌数、奖牌数最多的一次。组队参加21项全省青少年体育比赛,共获得59枚金牌、55枚银牌和56枚铜牌。举办了绍兴市首届大学生运动会,全面检阅了我市高校体育教育和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全市新建健身路径87条,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44个。诸暨市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绍兴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了初步复查。袍江工业区、绍兴市生态产业园和绍兴县滨海工业区都列入了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全市累计有63个乡镇完成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制,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4.3%。年末我市省级绿色企业达到19家,IS014000认证企业209家,国家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学校24所,市级绿色学校79所,省级绿色社区18个,市级绿色社区35个,省级绿色家庭40个,省级绿色医院4个。

    环保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诸暨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嵊新污水处理厂、上虞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工业固废焚烧中心(一期),均按照预定目标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之中。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和集中供热系统。全市新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3个。

    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4%。全市集中式污水处理能力达71.5万吨/日,截污管网达到600多公里。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3499公顷,污水处理厂3个,烟尘控制区面积320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有312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市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9.19‰、死亡率7.22‰,人口自然增长率1.97‰,比上年下降1.14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35.0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9.81万人,女性人口215.2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5%和49.5%;全市非农业人口126.71万人,占总人口的29.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暂住人口(暂住一个月以上)85.93万人,同比增长14.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6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4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0%和38.8%,分别比上年下降1.7和1.3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其中市区为3.8%。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接受求职登记34.32万人次,介绍成功18.33万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按城镇口径统计,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9.40万人(含机关、事业),比上年增加6.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39万人,比上年增加5.0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79万人,比上年增加6.15万人;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44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12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36.86万人,比上年增加7.02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5487人,其中城镇7890人,农村37597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4481万元,其中城镇1413万元,农村3068万元。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1个,床位10661张,在院人数5448人。全年优待优抚对象7885户,其中优待军属4664户;优待总金额2685万元。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512个,其中新建42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8328万元;发行福利彩票1.3亿元,支助福利项目76个;全市270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20万人。

  附表1 绍兴市区物价变动情况(%)

    类别           指数(上年=100)

              2005年     2004年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     102.4     103.6

 #食品          103.8     110.6

  #粮食         100.2     134.6

   肉禽及其制品     104.3     116.9

   水产品        104.4     115.0

   鲜 菜        123.0      85.7

  烟酒及用品       101.8     101.0

  衣 着         101.1      99.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98.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95.5

  交通和通讯        97.3      9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5     103.9

  居 住         106.2     103.6

 

  附表2 2005年全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一、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           万吨          96.39      1.1               

  #谷物          万吨          86.97      0.4

  油料           万吨           4.20     12.3

  #油菜籽         万吨           3.14     15.0

  棉花           万吨           0.34     -8.1

  茶叶           万吨           4.34      3.8

  蔬菜           万吨         231.77     -0.1

  果用瓜          万吨          29.27      1.7

  甘蔗           万吨           5.70     -4.5

  肉类           万吨          16.39      8.5

  #猪牛羊肉        万吨          11.86      6.6

  禽蛋           万吨           5.03     18.6

  蚕茧           万吨           0.55     -8.3

  水产品          万吨           9.90      7.8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万吨          21.89     31.2

  布            亿米          29.36     18.0

  印染布          亿米         131.96     16.1

  丝织品          亿米          24.96     10.2

  服装           亿件           4.92     20.3

  化学纤维         万吨         184.73     12.0

  合成纤维聚合物      万吨          48.81     22.1

  塑料制品         万吨          66.63     14.9

  化学原料药        万吨           6.56     -9.4

  黄酒           万吨          20.62     10.4

  精制茶叶         万吨          12.86      4.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6.92     13.9

  成品钢材         万吨          81.40     36.0

  水泥           万吨        1134.70     14.9

  农用化肥(折100%)  万吨           3.56     32.8

  轴承           亿套           4.54      4.3

  集成电路         亿块           5.74      7.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绍兴统计年鉴》数为准。

       2.公报中绍兴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附表2中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