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城。
(娄底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金秋时节,自动化压铸岛山东省“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场,全球最大吨位移动起重机——三一重工4500吨履带式起重机顺利完成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上行式保护反应器吊装,重量超过1400吨的庞然大物一次吊装完成,误差精度远超控制标准。“这是行业服务能力的一次重大提升,也是自产液压油缸能力的一次重大检验。”三一重工有关负责人表示。
液压油缸是工程机械最关键、最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铲运机等重型工程装备上。作为“基建狂魔”,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世界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曾几何时,一直呈现“主机强、元件弱”的态势,液压油缸等关键元器件大多依赖进口。国外某油缸企业曾宣称其“提供多少支挖机油缸,中国就只能生产多少台挖机”。国内企业知耻后勇潜心研发,在液压油缸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位于娄底经开区的三一重工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液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17年专注油缸研发和生产,为重型装备打造“关键核心”,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后发赶超”之路。
自主研发,17年“磨剑”
“要把三一最核心的零部件,放在家乡,放在三一人最放心的地方。”作为从娄底走出去的企业,2005年,三一重工“凤还巢”,进驻娄底经开区,成立中兴液压。当时,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程机械产业磅礴发展,挖掘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但市场却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品牌所占份额不到30%。其主要原因就是挖机对油缸缓冲、负载、使用频率和稳定性有极高要求,进口油缸的缓冲装置通过缓冲套和缓冲内孔之间的精密配合来建立缓冲压力,对缓冲装置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当时企业工艺水平难以满足要求,挖掘机生产只能依靠进口油缸。一缸难求,整机无法协同,极大地阻碍了国产品牌挖掘机的发展。
时任三一重工总工程师易小刚率5人核心团队蹲点中兴液压技术攻坚。他们突破国外挖机油缸的设计理念,另辟蹊径,研制创新型缓冲结构,采用缓冲套和端面贴合,沿开有节流通道的油缸活塞杆轴向滑动,取得理想的缓冲效果。经试验验证,该种油缸缓冲性能整体优于国外产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不仅价格低于国外油缸,更重要的是自主可控,强化了整机协同性。创新挖机油缸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彻底打破了国外品牌对挖机油缸的垄断,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挖掘机的快速发展。
从挖机油缸起跑,坚持自主研发,历经十多年发展壮大,中兴液压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液压油缸研发生产基地。系列油缸获得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其中,《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油缸及液压缓冲系统、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获中国专利金奖,并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兴液压油缸助力三一集团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兴液压已开发出号称难度最高的48.5吨大型挖机油缸;研发产品先后应用于其母公司履带式起重机上;为要求极为严格的客户公司德国大象油缸供货,该公司今年又陆续下线全球起重量最大的2200吨、2400 吨起重机油缸。
构建生态,产业链赋能
对于“宝藏企业”,娄底经开区态度鲜明,全力支持。出台《三一产业链规模企业入园专项支持政策》,引导三一产业链、供应链规模企业来园区投资发展。精准招商,紧紧围绕中兴液压配套订单来源分布情况,狠抓资源信息搜集,对于意向项目或资源对接明确的项目,积极开展“小分队、点对点、专业化、产业链”的精准化招商。目前,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已进驻40家,其中不乏光华机械、新野机械、鼎力液压等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产值50亿元。同时,推进三一配套产业园载体建设,加速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打造1小时、5公里供应生态圈。
为解决专技人才瓶颈制约,该区对油缸配套等领域高端人才“高看一眼”,按照娄底市人才新政“36条”等政策予以落实。同时,出台《引进培育技能人才实施办法》和《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推进人才支撑工程,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引进、培养、使用专技人员;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油缸产业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将班级办在产业链上,多维度提供人才保障。目前,中兴液压已形成园区内非公企业首屈一指的专技人才队伍群体。
瞄准“亚洲最大”,2020年6月,投资52亿元的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城项目在娄底经开区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全面建成,当前第一期工程已投产。该项目运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业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灯塔工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陆续开发出数字缸、电动缸等新产品,并突破了激光熔覆,摩擦焊接、中频感应强化等新技术。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力、核电、军工等高端装备。“关键核心”强而且智,产业生态共生共荣,娄底经开区的百亿油缸产业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