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眼镜装配加工中心发展的探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16:06

宏观经济调控,去毛刺经济下滑,客流量减少,消费疲软,销售降低,电商围剿,国内眼镜行业似乎处境不妙且前景黯淡。作为一个还背负着“暴利”恶名的行业如何应对,如何利用自身的还存在的客户可现场体验的优势,守住这一块阵地?可做的事情应该很多,今天跟行业里的同仁们探讨一下如何在加工配送环节上做些改进。

大家也许还记得十几年前国内眼镜店门口矗立着的醒目的“立等可取”的招牌,而背后支撑它的是每个门店内有一个小型的加工室,1-2-名加工师傅,一套完整的割边上架设备,检测仪器,数量可观的库存镜片,甚至是一个小型的Rx工厂(车房)。

这种现象近年来在大中型城市里已越来越少, 日益增长的成本使门店没法再这么干下去了。这迫使一些小型的连锁店将在同一城市的几家门店的眼镜装配集中在1-2家门店操作,再通过快递公司或自行进行门店间的配送。而大型的眼镜连锁店已设立独立的,针对同一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加工配送中心,以在成本与服务时效上寻找一种平衡。在眼镜商城一些代加工的服务也使众多的小型门店受益。

的尝试在悄然进行中,建立针对几个城市甚至几个邻近省的区域型的加工配送中心, 镜片厂商提供的不限于其本身公司产品的装配第三方服务都在其中。这些加工中心都同样地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工本身,在保障加工质量与时效的基本前提下,如何克服订单量随销售淡旺季的影响而对生产造成的不均衡,使单位订单加工成本能持续降低;

二是镜架与镜片库存如何安排,才能达到最高的订单满足率及最大的库存周转率;

三是如何解决物流问题,配送看起来大多要依靠快递公司,客户非常希望清楚知道的订单各环节状态的反馈是加工中心自己要想办法解决的。

区域性的甚至是国际间的RX (车房) 生产与装配加工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鲜事。 与大陆毗邻的香港市场由苏明达公司供应了相当比例的眼镜产品,经过多年发展,他们已拥有数目可观的自有配送车辆及人员,为整个市场服务。订单体量的增大降低了单位订单成本, 使眼镜门店及消费者从中极大受益。早期他们为Specsavers 在英国的连锁店供货,几年前为Specsavers在澳洲的极速扩张提供远程后勤保障。而这些都出自他们在深圳宝安关口附近的那个不起眼小楼里的Rx工厂,两年前在龙岗又开辟新的割边中心。还有HOYA那个知名的在泰国被洪水淹过又重建的大型车房,Zeiss 07年在广州保税区开始生产的Rx工厂都是面向全球市场供应的大型Rx生产厂。 在生产线上流动的每一副镜片背后都是一个个特定的消费者,海底光缆24小时不间断地将一张张订单信息传递到工厂的服务器上,生产好的产品再通过国际快递送往国外的客户。

我们预见针对国内市场的工业型的眼镜装配配送中心也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 集中加工、集中配送,为多家厂商与门店服务,把成本降下来。同时通过订单管理系统让各方都能跟踪订单的实时状态。

2012年9月23日的国务院令(国发 【2012】52号) 《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第73项为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眼镜装配不再需要申请生产许可证。另一重要方面是国内日渐增高的人工费用,租金成本,都使眼镜装配加工的集中及外包成为市场的刚性需求。而且此加工配送中心应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公司,以此身份定位来中立地服务厂商与门店。

此类工业级的眼镜装配加工中心将改变国内传统的小作坊作业模式,采用工业自动化的设备,用标准化的流程,生产管理系统,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最大化地扩大业务,增加生产量,以降低单位订单加工成本,为厂商及门店来效益,为消费者带来利益。

这样供应商及门店的库存,尤其是镜片库存可显著减少。现在散布在门店及渠道中的镜片库存可通过集中存放在加工中心,集中使用而降低,因为这些产品库存此时已可供多家门店使用。

加工中心系统中将存储大量镜架信息,需加工镜架如果系统中已有此型号数据,则不需扫描,割边机直接调用已有数据进行加工。远程割边的发展与成熟也为眼镜装配的集中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镜架在门店内的扫描仪上扫描后,图像文件被传输到装配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将文件导入割边机,割边机根据数据进行镜片切割,切割好的镜片寄回零售店进行装配。

装配中心不仅有内部加工管理系统,还需将系统连接到门店及供应商。门店可将订单通过系统传递到加工中心,并可跟踪订单状态。供应商可查询库存状况进行补货,也可看到不同客户、门店对其产品的耗用情况。

加工中心将为多家厂商,多家门店服务,加工好的产品集中配送,从而使物流费用也相应降低。电商在线配镜因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更有机会委托此类加工中心进行装配,而不用再去自建。

我们期待这样的工业化服务能尽快引入国内眼镜行业,推动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