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 媒体关注 【中国水运报】叉车司机到“技能大师”的成长之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13:55

唐艳在清洁机械。 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 记者 顾晓平 通讯员 范益梅

唐艳,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马腰作业区机械一队党支部书记、副队长,参加工作28年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从一名叉车司机成长为“技能专家”。她总结出的装卸氧化铝、胶合板等15个货种先进操作法,在全国交通系统被推广。

多年的奋斗与拼搏,在她身后留下熠熠生辉的闪光足迹: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第六届十大女杰”、江苏省第一届“大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交通行业十大巾帼标兵”、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以她名字命名的“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称号。

技术精湛显身手

1990年,唐艳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港口成为一线铲车司机。

在港口,装卸司机是最辛苦的岗位之一,倒班露天作业,白班12小时、夜班13小时,风里来雨里去,夏天烈日炎炎,冬夜寒风刺骨。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极其艰苦的岗位上,唐艳一干就是19年。

她从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始终出满勤干满点,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19年来,唐艳放弃节假日休班800余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0万元。

面对压力,唐艳从不退缩,工作中遇到困难她都全力克服。她是港口第一位能娴熟地驾驶3吨、5吨、16吨、25吨、45吨等车型的叉车女司机,也是为数不多能进行多个货种高难度装卸作业的女司机。参加连云港市“节能技术比武”,唐艳获得实践操作第一名,因此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并被授予了连云港市“技术能手”称号,她还多次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在连云港港,唐艳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哪里有什么紧急、困难的任务,就能见到她的身影。

盛夏7月,船舶集中到港,装卸机械、人员劳力十分紧张,唐艳就和同事们一起加班抢装抢卸。驾驶室里温度高达44度以上,唐艳钻进像蒸笼一样的驾驶室里,一干就是12小时,汗水浸透了工装。她一台车跑氧化铝灌包机两个下料口,一个白班作业量突破1300吨氧化铝,创造了连云港港白班单车氧化铝作业量最高纪录。

节能降耗走在前

多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唐艳的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出于健康考虑,2007年年初,公司把唐艳从码头一线调到工会工作。

“但在码头一线干惯了,我还是喜欢到一线去。”唐艳对领导说。考虑到码头一线缺乏技术攻关的业务骨干,2009年3月,唐艳主动要求回到机械一队,担任队长助理。

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唐艳把节能降耗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唐艳发现,司机普遍存在不良的操作习惯。比如,有的司机即使人不在车上,依然开着发动机;还有的习惯把脚放在油门上,不经意间就白白浪费了燃油。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唐艳每天早上6点钟就来到作业现场,仔细观察每一名司机的操作,随时提醒他们。记者问她收效如何,她笑着说:“我先改变10个人,以后这10个人就会改变100个人,再往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唐艳还注重对团队同事们节能技能的培养。她将自己摸索总结出的“脚轻、手快、少刹、勤查、多滑”和“一铲准”等叉车节能操作法,以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等易学易懂形式在全队推广,并推行能耗单车考核制度。

2010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专项行动”,唐艳参加的港口机械节能操作巡回演讲在连云港港开幕。唐艳代表连云港港先后抵达青岛、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港口,将她10多年来探索总结出的“叉车节能操作法”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了推广。

科技创新促生产

2010年1月,“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由12名基层骨干组成。唐艳充分利用工作室阵地,结合码头生产,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引导工作,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针对氧化铝作业中存在人机配合不到位而容易造成伤害的情况,唐艳通过与现场作业人员的多次沟通演练,组织工作室成员开拓思路、结合作业过程和可操作性、实用性论证,拿出了办法。他们提出在反向叉勾头上焊接螺丝帽,作业时,一根绳索越过反向叉横杠上通过两个螺丝帽将两个勾头连接起来。工人在反向叉的一侧拉动绳索,另外一侧的勾头在绳索的带动下,勾头反向升起,袋系自动脱落。这样,即避免了氧化铝作业工人摘钩存在的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吨袋货物的装卸效率,该操作工艺自使用以来,在氧化铝作业人机配合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2014年,唐艳所在公司引进散改集发运新模式,将散货(氧化铝、铜精矿等)以吨袋形式装箱发运。因该作业方式没有专用工索具和前期可以参考的装卸工艺,装卸时,一个集装箱的氧化铝吨袋装箱需用时50分钟,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吨袋破损率较高。

针对这一情况,唐艳多次深入现场,组织工作室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反复实验。他们在车辆货架上加装防护板,用报废轮胎做缓冲;又参考吨袋的尺寸制作成专用叉具,然后利用三吨小叉车的自由起升高度,逐包送进集装箱,有效解决了吨袋进箱过程中的高度限制。这个操作工艺使该项目生产效率提升近2.5倍,日均装车增加15箱左右,增加公司收入约1万元。同时也提高了货物在箱体内的码放质量,做到了整齐有序,排放均衡,减少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承担着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每年为其所在公司培训各类技能人才600余次。

该工作室也是连云港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申报科技进步奖项60多项,获得集团以上奖励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为港口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

唐艳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站在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上,我要时刻以工匠精神激励自己,把握时代脉搏,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扎根一线、建功立业,谱写强港富民的崭新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这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深深影响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从她的身上,同事们学到了将“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的强烈责任感和进取心,在她周围形成了钻研业务、苦练技术,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