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账”保大安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07:18

赵志刚正在展示他所在班组的关键操作参数台帐 。

    一次经验分享,真空机让赵志刚在班组中推行的“装置关键操作参数台账操作法”,得到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

    赵志刚是克石化公司炼油第一联合车间丙烷三班班长,而他的“装置关键操作参数台账”,其实就是岗位上用来记录关键操作参数的一个普通软抄本。

    可别小看了这个本子,赵志刚所在的班组正是凭借这个本上的数据,多次发现装置现场各类仪表自动调节系统出现的异常状况。

    “而这些异常大都是不容易发现的隐蔽性问题。”丙烷三班主操岗位员工黎高博介绍,这些操作参数实际上并未达到报警值,因此,仅通过电脑屏幕上一些参数的细小变化,很难发现装置现场处于自动状态下的仪表调节阀是否发生了异常。

    提升班组精细化管理

    “关键操作参数台账执行起来其实非常简单。”赵志刚说,接班后,内操岗位员工只需将DCS操作系统上诸如原料量、总丙烷量、高压压力等十多个自动状态下的关键参数数值及调节阀阀位开度,仔细地抄在这个本子上。

    装置关键参数台账的建立,则让内操岗位员工能及时发现自动状态下,某仪表调节阀出现异常,并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处理。

    2014年11月23日,III丙烷操作出现异常。轻脱油产品粘度从67厘斯(运动粘度单位)大幅上升至73厘斯,已接近厂控质量指标上限。为保证轻脱油产品质量合格,当班班组采取了将萃取塔顶温由69摄氏度升至70摄氏度的工艺调整方式。

    可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轻脱油粘度依然呈现上升趋势。

    赵志刚班组接班后,内操岗位员工通过关键操作参数台账比对后,发现总丙烷流量调节阀的阀位由正常的54%提高到了57%,据此判断:现场该仪表阀出现异常。

    联系仪表人员处理后,大家发现,实际总丙烷流量比显示值偏大60吨/小时。

    仪表恢复正常后,装置各类异常现象随之逐渐消失,产品质量合格。

    一个阀位的小小变化,却犹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般,给整个装置后续的工艺溶剂比、丙烷循环量、装置收率、能耗等依次带来波动,甚至影响到产品质量。

    赵志刚介绍,DCS上的这些数据,每轮班都在监控、调节,他只是比别人在这个基础上多做了一步——记录。

    一本小小的关键操作台账,不仅让班组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还实现了为班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的功用。

    2015年,赵志刚的“关键操作参数台账管理法”在丙烷装置各班组间推行。

    在2018年11月和12月的两次电力闪停处置中,丙烷装置的当班班组正是凭借以往记录的关键性参数及阀位开度数据,让装置快速恢复正常。

    “小台账”治“未病”

    一个月前,凭借着这本“小台账”,丙烷三班内操岗位员工李艳第一时间判断出:丙烷流量表FIC7005出现失真。

    接班后,在关键参数台账簿上做记录的李艳发现,虽然屏幕上显示的稀释丙烷量没有变化,但是阀位数值却比正常情况下偏大。

    在与前期相同的加工量、加工方案及设备工况出入不大的记录情况进行比对后,她发现处于自动调节状态下的FIC7005的阀位数值竟比平常大了十多个阀位。

    “FIC7005流量表出现失真。”通过翻看查找,并与以往同样操作条件下的参数比对,让李艳更加肯定了这个判断。

    最终,经仪表人员进行现场校对,发现现场检测的实际稀释丙烷量竟比DCS上显示的数值多了8吨/小时。

    今年1月,在炼化板块下发的第一期安全事件学习案例中,大庆炼化一套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在2018年12月13日发生的一起非计划停工事件,就是因未能及时发现一处自动控制仪表阀失真所致。

    一本几乎零成本投入的小台账,却成为岗位内操自动状态下比对仪表参数正常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从而使得风险提前预判,问题及时消除。

    “上医治未病之病。” 赵志刚说,“冬季的低温天气,极易造成仪表控制系统失真,在某个操作参数还未达到报警值的情况下,就能及时发现操作上的异常。这本小小的台账真是立了大功。”

    7年间,赵志刚班组累积记录并形成了7本关键操作参数台账,多次发现关键仪表显示失真,并及时进行了处理,且未出现一起质量事故、安全事件及生产波动。

    2月14日,当赵志刚的“装置关键操作参数台账操作法”在该公司周五例会上分享后,得到了公司领导及基层生产单位的认可。如今,这一操作法已在炼油第一联合车间的催化、蒸馏等两套装置开始大力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