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模温机重慶汽車產業接連迎來利好——長安汽車與華為全面升級雙方在品牌與生態、綠色能源等多領域戰略合作﹔阿維塔科技投資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與華為共同支持該公司未來發展﹔賽力斯與華為達成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投資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兩家重慶龍頭車企“先人一步”入股華為旗下引望,被業界視為“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多技術與渠道主動權的“大動作”。
在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進程中,新能源汽車正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寫照。今年1—7月,“重慶造”新能源汽車產量達46.2萬輛,同比增長147.8%,高於全國119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重慶持續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提能級”,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工業經濟提升整體競爭力。
加快智能化轉型
上馬一批智能化改造項目,推動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機械手臂不停舞動,智能物流機器人將零部件准確送達,新能源汽車增程式動力系統產品接連下線……9月4日,位於長壽區的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康動力)智能工廠,現場繁忙有序。
“我們將數字化技改作為轉型關鍵,通過應用一批智能化設備和數據信息化平台,不僅每月產量提升10倍以上,產品不合格率亦大幅下降。”小康動力數字化部負責人楊飛說,產業數字化帶來的過硬產品品質,促進市場訂單數量驟增。
智能化賦能生產帶動提質增效,這樣的場景在渝企已成常態——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數字化車間,一台台機器人有序進行產品組裝,30秒即可下線一台變速器。通過運用5G、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數字化改造,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同時經營成本降低10%以上。
重慶紅江機械公司通過自主開發多個關鍵信息系統和軟件,建成基於工業App且自主可控的柴油機研發生態,形成邊緣計算、機器視覺等智能自動化單元柔性生產線,企業生產加工效率提升64%,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0%以上。
今年以來,重慶重點對汽車、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傳統及新興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推進“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態”數字化轉型。其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今年1—7月完成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6520台套,技改投資增長25.2%、高於全國平均13.5個百分點﹔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累計實施新興領域“揭榜挂帥”項目39個,持續壯大空天信息、氫能等未來產業。
同時,重慶還新認定39個智能工廠、138個數字化車間,累計建成183個、1096個。預計到2027年,全市規上制造業企業將進入數字化普及階段,帶動4000家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累計推動15萬家企業“上雲、用數、賦智”。
推動數字化變革
建設“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系統性重塑制造業
重慶全方位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為目標,建立以數字化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走進宗申動力發動機生產車間,通過忽米網搭建的全產業鏈創新平台,操作工人隻需掃描平台標識,系統即可將復雜的加工參數自動匹配到設備上,實現產品標識化和設備加工定制化,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忽米網通過與宗申集團合作,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底座,匯聚多維度集成企業數據、上下游供應鏈數據和產業鏈數據,為產業升級優化提供決策支撐的汽摩“產業大腦”。
“這個‘產業大腦’是對區域產業發展全面掌握、分析、研判、預警的‘智慧大腦’,也是為企業制定發展決策的‘最強大腦’。”忽米網負責人稱,“產業大腦”包含三個維度:在政府端,可掌握產業動態,便於制定更精准的產業扶持政策﹔在產業端,可打通產業鏈資源循環,促進物流、金融、人才等要素共享協同﹔在企業端,可降低數字化建設成本,將一批“小、輕、快、准”應用集中在產業大腦上,方便中小企業進行低成本使用。
以忽米網建成的汽摩“產業大腦”為例,目前該“大腦”已鏈接300多家上下游關聯企業,實現政府端、企業端、行業端互通,讓整個產業鏈效率提升近20%,供應鏈能耗降低14%,配套企業生產率提高20%。
“數據是產業大腦的基礎,數據來源於生產一線,隻有讓工廠與‘產業大腦’融合應用,才能為政府產業治理、產業鏈協同聯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重慶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建成一批“產業大腦”將是重要一環。目前我市已在汽摩、五金、醫藥等重點行業布局,探索建立一批“產業大腦”,計劃到2027年建成20個以上。
如果說,“產業大腦”是具備知識積累和深度學習能力的產業知識庫、具備組件能力和場景解決方案的能力中心,那麼“未來工廠”則是由新模式應用、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裝備普及等組成的高效率工廠。
這樣的“未來工廠”,在重慶制造行業為數不少。
實驗室裡,一台機器人正在給一塊汽車玻璃進行涂膠,旁邊一台工業相機“目不轉睛”盯著機器人,相機后面的監控屏幕上同步呈現機器人涂膠畫面……這個充滿科技感的生產場景,是重慶中科搖櫓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搖櫓船)的作業流程。作為國內首家完整掌握光、機、電等設計開發能力的人工智能企業,中科搖櫓船主要為汽車制造、半導體等產業領域提供智能視覺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的檢測平台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既可縮短檢測過程,又能提高檢測穩定性和准確性。”中科搖櫓船產品交付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正在為賽力斯提供軟硬件系統架構,搭建運行環境,助力后者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在賽力斯智能工廠,生產線上同樣是機器人作業——在這裡,沖壓一套汽車部件僅需5秒,2分鐘即下線一輛新車。
“效率大幅提升得益於生產線智能化改造。”賽力斯負責人說,智能工廠以數字化為驅動力,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實現關鍵程序100%自動化。
錨定智能制造,今年重慶計劃再建10個智能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前不久,重慶啟動本年度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提出,將實施19項任務,包括構建產業大腦賦能體系、推動重點領域企業轉型升級等,通過加快建設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和一批行業產業大腦,推動產業數字化提升制造業“智造”能力。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
培育專精特新及獨角獸企業,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企業強則產業強。建設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重在強化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培育力度。
如今,在全國多個知名鞋企的生產供應鏈名單裡,都有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渝企——重慶華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這家新材料企業不僅量產己二酸、聚氨酯樹脂等新材料產品,其3D打印的一體輕量運動鞋等應用產品,在消費市場同樣“叫好叫座”。
另一家“小巨人”企業,重慶瑜欣平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以每年近1000萬隻的銷量,在全球通機點火器市場佔有率達到20%。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營收和利潤也表現搶眼,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產業鏈短板空白,重慶正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形成“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跨越期”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在壯大專精特新企業的同時,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也是重慶強化市場主體培育的重要路徑。
今年6月,在渝舉行的2024中國(重慶)獨角獸企業大會上,公布了一批重慶本地獨角獸、潛在獨角獸及瞪羚企業,引人矚目。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近4年來,重慶的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增長率超過60%。其中,重慶潛在獨角獸企業群體總估值為257.73億美元,瞪羚企業近年的合計營收增長率達到34%。
“引進和培育一批能力強、前景好的獨角獸、潛在獨角獸及瞪羚企業,將加快新質生產力生成發展。”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此前我市出台《重慶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作方案》,計劃到2027年,全市將培育獨角獸企業15家、潛在獨角獸企業30家、瞪羚企業300家。
同時,重慶還將組建中小型“硬科技”企業幫扶庫,計劃每年重點幫扶企業不少於50家,推動入庫企業營業收入實現3年“倍增”,實現優秀入庫企業“做大、做強、做上市”。
相關新聞>>>
重慶加快培育“2346”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群
重慶正在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近日,市經濟信息委在全市啟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征集,將圍繞“技術底座、行業應用、裝備產品、支撐保障”4個類別展開。
據介紹,此次在技術底座類申報類別,將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技術能力等,征集一批體現技術底座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具備創新性和推廣價值的典型應用案例。
而在行業應用類申報方面,將聚焦人工智能賦能鋼鐵、有色等10個行業,征集具備創新性和推廣價值的典型應用案例﹔裝備產品類申報將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智能產品進行案例征集﹔支撐保障類申報則是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支撐要素和保障體系開展案例征集。
“培育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產業‘2346’發展布局,是我市已制訂並正在執行的‘路線圖’。”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到2027年,重慶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將取得重要進展,人工智能算力顯著增強,服務機器人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能力和應用深度將走在全國前列,實現營收300億元以上。
其中,在“2346”布局裡,“2”是夯實算力與大模型兩項基礎,在提升人工智能基礎算力方面,重慶將加快兩江水土雲計算中心、西部科學城先進數據中心等現有算力資源整合,為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企業來渝發展提供基礎算力資源﹔在構建服務機器人大模型體系方面,將建成涵蓋專用大模型、業務大模型等大模型體系,提升服務機器人感知、交互等水平。
“3”是建立“合作、孵化、運營”3個平台,包括建立生態合作及產業推廣平台,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攻關等行業服務﹔建立企業孵化平台,通過建設金鳳科創園等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爭取更多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領域創新成果來渝轉化﹔建立行業公共運營服務平台,面向城市治理、清潔服務等領域,推進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示范應用。
“4”是建設4類產業集聚區,包括兩江新區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核心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人工智能及服務機器人產品創新核心區、中心城區服務機器人整機制造集聚區、渝西地區服務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區。
“6”是建立6類產品體系,即清潔服務機器人、物流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居家服務機器人、特種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
另外,重慶還將持續建設一批機器人應用示范場景,加速產業生態集聚。(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責編:陳易、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