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6 14:19

易事特(300376)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点冷机以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效管理为核心,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智慧能源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UPS/EPS、电力电源、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特种电源、电池系统、电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移动数据中心、行业定制数据中心、智能配电、动环监控系统、精密空调等)和智慧能源(风力变流器、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EMS、BMS、储能电池PACK、充电桩、换电柜、空气能热泵、能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三大板块业务。

  基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和智能制造能力,努力市场开拓及商业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混合供电解决方案、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高压直流远供解决方案、智慧机场综合解决方案、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智慧光伏解决方案、智慧风电解决方案、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能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电动二三轮车换电解决方案等系统解决方案。

  经过三十三年的发展,现已成全球新能源500强和竞争力百强企业,行业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二)公司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技术创新、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构建“自主研发为主+联合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按类型分为定制式和前瞻式。定制式研发系公司研发部门根据客户订单对产品性能、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估、立项、设计;前瞻式研发系公司研发部门根据市场趋势、技术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项目研发。同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依托科研院所在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研制和成果转化。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由采购部门集中向生产厂商直接采购,部分电力电子器件向国外生产厂商在国内的代理商采购。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建立起完善、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按照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在具体采购过程中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保证公司所需物资能准时适量采购到位,价格合理,且品质符合生产要求。

  在采购的结算模式上,为提高采购议价能力、节约采购成本,公司由采购部年初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此外,公司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以优惠的价格进行采购并保证优先供货。公司供应商较为稳定,采购主要采用汇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运输方面,一般由供方承担运输和运费,货送至公司指定地点。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标准产品备货、非标准产品“以销定产、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由于高端电源应用领域广泛,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行业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产品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需要按用户实际需求设计,因此,公司对于非标产品采用“以销定产、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订单后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各主要部件由专业化的生产线和车间分别制造、加工,然后在组装车间完成产品整机的组装加工、测试及老化。

  对于标准产品,公司需要保证仓库拥有一定的库存量。公司一般根据近期销售发货情况,将最高库存量确定为一个月发货量;最低库存量为保证半个月的发货量。

  此外,公司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及储能相关业务主要为开发、建设、运营、转让等,采取的业务模式有EPC、BT等。公司接受业主方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前期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并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采购、施工、结算等或将自身建设、持有的项目转让给第三方以取得收益。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用户遍布众多行业,地域分布广,同时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为满足客户采购要求,目前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而在国外市场主要通过经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公司在全球区域设有280多个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完善的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三)关键技术指标

  根据行业的相关通识,逆变器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为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输出到交流电网的能量和逆变器输入能量(通常来自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效应产生的能量)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输入功率*100%。现将公司逆变器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介绍如下:

  1、公司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指标和技术优势

  (1)公司组串式三相光伏逆变器采用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8.65%,提升发电量,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内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一体压铸成型,美观大方,电路结构优化,器件使用量减少,安全可靠。主功率回路完全采用薄膜电容设计,保证了产品的设计寿命。半导体器件100%采用进口一线品牌,保证了优异的性能并且能实现更长的设计寿命。控制采用双MCU冗余设计,保证机器工作可靠性。软件基于操作系统平台,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应用广泛,MPPT采用双级切换,最大的避免能量损失。逆变采用三次谐波调制,提高直流电压使用效率。

  公司组串式三相光伏逆变器产品应用于户用和工商业,产品认证齐全,主要以出口型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满足主流销售市场需求;在运营维护方面,通过电站远程智能监控平台系统监控手段,可随时了解电站运行情况,保证客户收益,降低了维护成本。

  (2)公司1500V集中式逆变器采用I型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9%,提升发电量;模块化设计理念,支持冗余休眠功能,轻载时单模块运行,重载时整机运行,模块之间可以独立运行,提高发电效率,有效延长寿命周期;双核DSP数字控制,运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支持无功功率可调,功率因数从超前0.8到滞后0.8可调。系统具备阻尼,全面抑制振荡,电网适应能力更强;具备电力谐波滤波功能,改善输出电能质量;智能终端,集成SVG功能,完全响应电网调度,降低初始投资。

  公司提供1500V集中式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汇流箱、逆变器、集装箱,再到箱变一体(集装箱与升压变压器集成一体),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效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流,易事特积极思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箱变一体产品,减少现场施工与土建时间,节省施工成本;变压器为双绕组连接,降低变压器成本;相比传统的1000V系统,EA1250KHV将直流输入电压提高至1500V,减小了直流侧电流,可减少直流电缆与汇流箱的投资成本;提高了交流侧的输出电压,可减少电流及功率损耗,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提高发电量,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电站投资规模越大,优势会越加明显,增加客户回报率。

  2、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公司所生产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品类齐全,有不同大小的功率,各类生产成本略有不同,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125元/W-0.5元/W。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良好的技术与研发优势确立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相继组建了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分布式发电电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重量级科研平台,公司顺利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公司科研引领市场,技术作为公司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公司的“含电动汽车的多能源智能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合作的“多兆瓦级电池储能高效变换器和风光储集成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司用雄厚的研发实力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动能,研发规划具有前瞻性,形成“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四代一体体系,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公司秉持打造电力子技术研发能力一流团队的理念,在东莞、西安、南京、成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员专业背景雄厚;凭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80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海外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欧盟、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利布局,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企业专利创新百强企业”等多项殊荣,巩固了公司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均系原始取得,充分体现出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半导体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公司也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动态,积极投身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引领的全球高频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革命,全方位参与和推动国家南方半导体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培育与发展公司颠覆性产业技术,目前被列为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的碳化硅晶片、功率器件和高频电能变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作为承担及参与单位核心负责碳化硅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后续形成设计、制造、封装和配套等完整的产业链打好坚实基础。 本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9,406.2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3.70%,同比增长33.52%。 2、智能制造助力全产业链规模发展 公司在电力电子及能效管理行业中积累了三十余年的专业生产经验,拥有国内领先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在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赢得良好用户口碑;公司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优势在业内拥有较高认可度,获得了美国UL、CE、CQC、德国TV认证等资质认证,通过IS09001:2015质量体系、ISO14001:2015环境体系认证,并以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原材料采购体系,以及创新性的各项工艺标准,使得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速生产制造向自动化、数据化转变,通过精益生产、智能制造达到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继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公司各系列产品的核心模块均为自主研发制造,提前进行研发布局应对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工艺制程带来的产品的高可靠性和性能优势。公司围绕电力电子转换技术为核心打通生产制造环节,大力加快新能源、储能、充电桩等业务的发展,打造市场需求导向型产品,为客户提供光伏EPC工程、“光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储荷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涵盖能源供给到用电负荷,建立了从电力供应端到需求端的产品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3、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拥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销售服务队伍,公司采用“事业部+支持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公司依据各事业部所处行业的特点及事业部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动态指导、修正经营方向和重点,事业部负责各自板块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及相关的全面运营,针对各大事业部(智慧电源、IDC数据中心、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灵活配置对应的售后服务团队,以东莞松山湖总部为中心,在全球设立280多个客户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点,保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专业的营销队伍、严格的技术培训、充足的维修配件、密集的服务网点以及系统的管理措施,是公司提升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保障。 4、与重点客户长期合作关系优势 公司一直以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产品技术需求,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良好的售后服务及企业形象,在金融、通信、电力等领域持续开拓并积累了重点客户资源。公司是中央政府、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广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点行业客户的全国选型入围或集中采购中标供应商。通过与重点客户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 报告期内,先后中标及参与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交流不间断电源(UPS)集中采购项目、中国石化2022年UPS不间断电源日常需求框架项目、鑫能木垒四十个井子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PC工程总承包项目、铁塔能源安徽公司青桔共享电单车充电设施采购项目、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EPS应急电源装置采购项目、广西电网公司2022年省级物资集中采购项目、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022年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项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全省UPS设备更新采购项目、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第二批省级集中采购物资框架招标等众多各领域行业的项目。优秀的客户资源保障了公司拥有持续的订单、增强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和持续创新能力。 5、投产项目产出的规模及稳定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投建的光伏电站持续并网发电,进入业绩释放期,为公司提供可持续的现金流入;同时,公司亦可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择机出售,获得投资收益,快速回笼资金,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对各业务资源实现快速合理配置,对公司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在河南三门峡等地设立的生产基地,江苏南京、陕西西安设立的研发中心,解决公司因高速发展带来的生产能力不足和快速反应速度不够的问题,满足公司研发、生产、组装、试验、测试、物流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各区域的市场,对促进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环境变化及突发事件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外原材料短缺或上涨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如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国内外不确定因素骤然增多,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未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市场需求如出现变化,会对本公司及上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生产经营情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本公司经营业绩。因此,我们需时刻警惕关注风险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及时调整策略。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持续加大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充电桩、5G供电、轨道交通及储能系统业务的开拓力度,努力拓展市场份额。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地位带来一定的压力。公司的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充电桩、5G供电、轨道交通及储能系统业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市场优势,但在国内国际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很多企业进入数据中心、充电桩、储能等产业,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针对市场竞争,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推动产品往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并努力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提高产品和业务的附加值。 3、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执行的围绕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充电桩、5G供电、轨道交通及储能系统业务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能源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密切相关,未来公司可能面临着国家出于宏观调控需要,调整相关产业政策的风险,从而给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新基建”背景下,公司数据中心产品、新能源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但如果政策未及时落地、扶持效果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针对政策变动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分散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将努力坚持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充电桩、5G供电、轨道交通及储能系统业务产业共同发展,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及行业内最新技术应用和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并实现以公司核心的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石的同心圆战略相关业务的产业化、规模化,减少政策变动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4、光伏项目运维管理的风险 公司前期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进入项目运维阶段,存在运维管理、电网消纳能力等风险,从而导致收益可能不达预期。针对光伏项目运维管理的风险,公司建立运维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运维管理团队的运维能力。通过公司研发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全体电站整体情况,管理各电站生产全过程,保证经营结果可控。努力通过自有及承建的并网电站项目的运维服务实现新的增值。 5、技术研发创新风险 随着新技术的创新速度加快、产品技术优势周期日益缩短以及客户对产品性能指标及个性化要求趋高,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可能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或新产品的高定价导致市场接受度下降的风险。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健全研发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技术风险预判,降低研发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6、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数据中心、储能、充电桩、新能源发电业务的销售量进一步上升,公司未来仍将会加大这一业务的拓展力度。此类业务的客户主要是大型互联网集团公司、发电集团、地方电力投资公司、光伏电站建设商及经销商以及政府应付的光伏相关补贴,由于此类业务具有单个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等特点,将会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快增加。针对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账期的管理,并加大对应收账款的考核力度。 7、管理风险 公司为进一步拓展IDC数据中心、充电桩、光伏及储能系统业务,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较多子公司、孙公司等,使得下属公司管理难度加大,为此,公司订立了《子公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已形成了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并引进SAP为公司建立SAP系统,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强化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能力,避免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快管理转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及完善人才团队建设,有效规避公司高速发展产生的管理风险。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2年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频发的新冠疫情,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业,努力保证充裕现金流,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保持市场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持续推进公司的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54,186.17万元,较上年增长51.15%;实现营业利润29,975.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18.85万元,同比增长14.48%。

  紧紧抓住“碳中和、碳达峰”和“产业数字化”的重大机遇,在持续发展存量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增量市场,特别是电力、交通、金融、互联网等大行业的拓展;在区域上,公司兼顾了国内、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所属的产业数字化业务高速发展

  工信部在2021年7月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明确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下,公司大力推进数据中心业务,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在宁夏庆阳、中卫、广东韶关、安徽芜湖等算力节点城市积极布局相关产业,为后期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提供支撑,同时积极的推动公司项目资质升级,为后续承接大型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公司高端电源装备、数据中心业务实行“基础产品行业细分、解决方案集团作战”的营销策略。公司产品以“高可靠性、绿色节能、智能化管理、易维护性”四大核心理念作为产品的设计基础,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通用性。公司持续在该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在混合供电产品线发力,相继开发出智慧锂电系统(48V/100AH)、低温锂电系统(-40℃-55℃),一体化杆站电源系列产品等,用于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研制出高能效、全数字化的第4代高频1KVA-3KVA高效UPS系统;针对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重要场合开发的高性能超高可靠性的10KVA-120KVA工业级工频UPS系统已经全面投产交付客户;公司推出的节能高效的东风ENPOWER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将数据中心的直流供电一步到位,实现了在数据中心供电技术上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同时,公司凭借“智慧”实力,易事特模块化数据中心已成功赢得众多司法、政府、高校、金融、医疗等机构的信赖,公司长期以来持续深挖行业客户需求,继而陆续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建机房提供设备。在业务模式上,公司在积极采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及建设自运营的多种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态势良好。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服务商及BAT等大型IDC机房项目,为其提供节能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和电力保障;参与各商业银行基础网点与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报告期内,高端电源装备及数通中心业务收入186,317.47万元,同比增幅显著,较上年同期收入增幅64.14%。

  2、依托智能微电网技术优势,促进储能业务大力发展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背景下,国家层面政策推动储能技术从研发示范向大规模应用发展转变,新能源并网增加,发电侧、电网侧储能产业发展迅速,用户侧储能业务机会多样,经济性逐步显现,从而带动新能源及储能市场需求增长。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储能电站的建设迎来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也掀起了一轮储能发展高潮,美国能源部(DOE)发布“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均系统提出了未来储能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电化学储能电池的成本下降,共同推动了国外电化学储能装机进入一个高增长的阶段。

  公司IntelLi组串式储能系列、EAST-Meta储能户外一体机系列产品及系统皆已量产,浸没式液冷储能系列产品及系统进入实验局阶段,集中式储能系列产品及系列立项迭代优化,聚焦储能并加大研发投入,以引领行业储能技术发展的使命,持续升级全系列储能变流器(30KW-5MW)、DC/DC、能量管理监控系统软件EMS系统、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产品、电池PACK、BMS等产品,针对大型储能电站对安全、效率、可靠性的需求,公司推出1500V IntelLi全系列化(160KW、630KW、1MW、1.25MW、2.5MW)组串式储能系统,针对工商业储能对安全性、灵活性、高集成度等需求,公司推出1000V Meta系列储能一体机(113KWh、170KWh、213KWh、215KWh),基于对大型储能系统的安全要求及浸没式液冷技术,研制出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215KWh、430KWh、3MWh、6MWh)。公司基于核心产品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不同侧端特点提供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发电侧,可提供光伏电站、风电场增储和火储联合调频系统解决方案;在电网侧,可提供变电站、台区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用户侧,可为工商业、园区、充电场站、缺电少电等场景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移动式储充等系统解决方案;亦提供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共享储能解决方案。同时,面向钢铁、水泥、冶金、化工、交通、建筑等高碳排放行业,公司提供全套传统企业智能绿色转型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国家3060双碳目标。另外,在碳中和背景下,虚拟电厂成为电力供需平衡调整的重要手段,其通过运用物联网、云服务、AI等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多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和协同优化,公司将利用前期积累的智能微电网相关多能源管理及电力调配相关技术以及在南方电网等虚拟电厂项目上获取的项目经验在未来对该领域进行重点开展技术迭代及市场开拓。

  通过客户需求对接,拓展细分市场“风光水火+储能”、“源网荷+储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的珠江电厂储能调频项目、康保光伏电站增储项目、南方电网首套海上风电配套储能示范项目、国家电网浙江台区储能示范项目、国网合肥智慧台区储能示范项目、肯尼亚光储项目、宁夏吴忠光伏增储、小鹏汽车超级储充电站项目、宝马光储充电站项目、一汽大众梯次电池光储储充一体项目等多个储能或者光储、储充一体项目均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实现1991.92万元,后续公司的储能和微电网业绩的将逐步释放,其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量业务板块。

  3、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势头强劲,拓展独立运营模式促发展

  随着公司不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业务市场的拓展,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抢占有利行业地位,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推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市场拓展。公司充换电业务集中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能易电,独立核算发展,坚持“价值区域、价值场景、价值客户”的经营策略,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发推出适用于欧洲和北美标准的充换电产品,加大欧洲、北美等海外价值市场的突破。公司充电桩业务在2022年业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独立运营安排以及员工持股方案,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铁塔公司、滴滴出行、美团出行深度合作,提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及全套设备,为中国铁塔公司、滴滴中国、美团科技等提供换电柜产品,为广大骑手及两轮车共享出行解决充电困难、充电慢、充电安全隐患等难题。公司作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产业促进联席会”首批会员单位,协同产业同仁、科研院校、平台企业共同推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产业标准制修订,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报告期内,智能充换电产品,公司开发出全新一代240KW,360KW,480KW及以上智能功率分配充电桩系统、30KW、60KW印度版直流充电系统、12柜、8柜户外换电系统、200A、300A大功率室内换电系统。公司易安A7系列交流桩荣获德国iF设计奖,产品设计能力获得国际认可。公司与国网(宁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充电公司、广州市公用公交站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众多个充电设施运营方达成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良的充电体验搭建最优化的合作模式。公司不仅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系统集成、智能充电服务网络的布点与规划、系统运营与管理、运维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具备EPC总包建站的能力,量身定制个性化充电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轻松解决“里程焦虑”和各种充电“痛点”问题,为城市绿色出行、新能源车无忧上路提供专业、精准、高效、可靠的方案。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等相关销售收入为7,208.51万元,较上年度增长72.85%。

  4、新能源发电收入稳步增长,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并举

  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经营需求,以新能源行业多年深耕为基础、国资赋能为保障,产业发展为契机,将持续着力风电、光伏、储能板块市场结合重要合作方优势互补,重点为产品研发、项目开发、解决方案和EPC工程,管控好风险,保持稳健、健康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业务聚焦“大客户开发+渠道拓展”模式,以新能源项目开发、EPC工程、储能、逆变器等关键设备销售为主要业务,坚持风-光-储核心业务并举战略,基于高质量协同发展理念推广源网荷储一体项目,全面布局广东、广西、山西、内蒙、河南、甘肃、新疆等地风电、光伏开发项目、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开发体系、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换,保持稳健发展步伐,与三峡新能源、大唐、国电投、国电、南方电网、国网新能源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达成项目合作,并开工建设桂林交投、东风小康汽车、昌吉木垒、河北康宝等多个重点新能源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持有运营光伏电站698.55MW,持有运营已并网的光伏电站实现发电收入36,657.69万元,投产项目规模优势凸显。公司结合国内外日益广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开发出云平台分层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控制系统,集发电能力预测、电网辅助服务、发电效能分析、组件健康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日常运行报表等功能于一体,广泛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日常运营管理。公司的独立项目运维团队,通过公司研发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各电站的实时负荷、发电量和重点生产指标等,包括全体电站整体情况和各电站情况分层监控,管理各电站生产全过程,保证经营结果可控,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发电量,增加光伏业务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逐步实现运维队伍的创收,为公司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5、加大海外业务拓展,增强国际品牌形象

  针对海外市场,公司坚持以“OEM+自主品牌”为主要营销策略,在保持现有OEM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找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与海外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品牌经销商和OEM合作伙伴双轮驱动,在市场营销、行业拓展、服务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广大海外客户提供UPS、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将国内的行业及场景应用方案渗透到海外市场,持续扩展公司业务边际,提升竞争能力。本报告期,公司加大海外分支机构的建设,着力在北美及欧洲市场落子布局,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依托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前期规划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传统优势产品UPS、充电桩及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销售力度,并积极拓展智能微网、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实现收入29,967.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88%。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在重要的区域性、行业性经贸洽谈及展览会上着重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寻求海外市场业务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