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目前国内重卡合资风潮中,模温机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中国重汽与德国曼的合作了,在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整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今年3月正式上市的HOWO T7H自然也就成了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车型之一。在这款车上融入了众多MAN的元素,包括MAN车桥、MAN车架以及备受期待的MAN发动机。
可能大家心中还是有很多疑问,比如现在已经上市的T7H和我们之前熟悉的A7会有多大的差别呢?这款车型从德国曼那里吸收了多少的技术呢?前段时间,卡车之家到济南对这款车进行了试驾测试,深度体验了一下这款T7H。通过和中国重汽卡车公司相关领导的交流,我们也对双方的合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试驾视频:直观体验T7H试驾感受
在对车型的介绍之前,我们先通过上面的这段视频,对试驾过程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整体感受一下中国重汽T7H这款车型的主要特点。
● 外形在A7基础上微改 外形更精神
T7H的驾驶室是在我们熟悉的A7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微的改变,整体并没有大的改动,所以我们看到并不会觉得陌生。
这次提供试驾的是一辆白色车身,官方称之为曼白。而其合作伙伴德国MAN的车型,白色也是其主色调之一,应该说从第一视觉感受上双方已经保持一致了。
这款白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珍珠般的质感。从中国重汽商务年会上展示的色调来看,曼白也将是T7H的主色调之一,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国际黑可选。
整个前脸的布局跟之前的A7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整体看起来更加精神一些。T7H更加突出了HOWO的标志,将重汽的三角标志放在了进气格栅中间,中间的镀铬装饰条起到了提升醒目的作用。
中国重汽黄河的元素也是通过防护网的起伏来体现,相比原先A7波浪形的格栅条,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实际也是重汽从老黄河开始开辟的一段属于自己的卡车传奇。
侧身的腰线提升了整个侧面视觉的立体感,同时兼顾了高速行驶时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豪华版高顶驾驶室带有导流罩,按照法规4.2米的总高限制,顶部的高度和后部货箱正好能够完美结合,很好的平衡了驾驶室高度和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
中国重汽在推出T7的时候提供了多个版本的驾驶室,从宽度上有中宽体,配置上分为普通版、提升版和豪华版,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我们这次提供的是豪华版驾驶室。
● 前面板管路清晰 便于维护保养
打开驾驶室前面罩,可以看到清晰的管路布置,从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出都是为了方便进行维护保养。
暖水阀挪到了右侧外部,对于暖水阀这种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一旦出现故常,检修更换会非常方便,不需要拆卸工作台了。
水箱前面的防虫网加了一个弹簧卡子的设计,往下拆防虫网进行清洗就非常方便,这种弹簧卡子的固定效果也非常棒,不用担心掉落的问题。
驾驶室为四点气囊悬浮结构,可更好的过滤来自路面的颠簸,威伯科的高度调节阀和马牌的气囊均是知名品牌,支架在遇到碰撞时可断裂让驾驶室后移,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 驾驶室内变化不大 功能简单实用
接下来我们到驾驶室里面看一下。因为之前的HOWO A7已经有过非常多的介绍,T7H在内部没有太多变化,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
打开车门在内侧会看到一个LED的照地灯,这对夜晚上下车提供不少便利,避免踩空滑倒。
车门上的控制面板功能非常丰富,电动车窗、电动锁、电动后视镜调节带有加热功能,上面的描述清晰易懂,操作起来并不复杂,把手向后拉动即可开启车门。
气囊座椅会对路面的震动再次过滤。从上面的图上大家可以看出,T7H的气囊左右侧面布置了很多控制按钮,可以让气囊座椅调节到驾驶员感觉最舒适的位置。按下快速下降装置,气囊座椅会自动落下,方便下车;上车后再次按下又会回到原来的高度位置。
长时间的驾驶容易在腰椎位置落下职业病,通过气囊的支撑可缓解腰部肌肉的疲劳。
● 大号驾驶室 平地板超大空间
A7驾驶室是借鉴了沃尔沃FH的驾驶室,XXL号在国内重卡车型中属于大块头,驾驶室内部空间也是一如既往的宽敞,平地板驾驶室已然成为这类长途物流车的发展趋势,而正是从A7开始,中国重汽在国内引领了这一潮流。
司机在驾驶室内的移动不会受到拘束,即便是两个司机换班,在驾驶室内就可以轻松换位。这在之前普通的非平地板类型的车辆中就比较费劲了,这在冬夏以及一些恶劣天气下,就不用下车了。
后排卧铺的空间也丝毫没有含糊,让我们1.85米的同事给大家做个直观的演示,对于国内大部分卡车司机来说,空间不是问题。
后排卧铺分为三段,升起来就是一套桌椅,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在停车休息时,这套桌椅让很多事做起来就更加轻松了。
● MP5娱乐系统 系统集成布置更整齐
从前段时间卡车之家举办的《欢迎来到我的车》第一季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已经有很多卡车司机在自己的车上加装娱乐播放器,用来打发停车休息的时间,在T7H豪华版驾驶室上已经作为标配来实现,相比自己加装,驾驶室内看着就非常整齐了。
这上面集成了我们常用的几种功能,包括收音机、视频播放,另外还可以通过SD卡进行播放,这也是现在大家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了。或许,之后再集成了GPS地图和导航功能,那就更加完美了。
T7H和A7最大的区别采用了MAN的发动机,而这对于卡车来说,也是最为核心的技术。这款发动机的原型是MAN的D2066,国产型号为MC11。大家从网上应该也能够找到很多关于这款发动机的介绍,包括卡车之家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MAN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是增大扭矩优先,而不是增大功率,以最少的齿轮传动获得最大的燃油经济性。我们试驾的这款车是390马力,最大发动机扭矩为1900NM,这是我们从网上找到的它的原型机D2066的外特性曲线,典型的低转速大扭矩发动机,发动机转速在1100转-1400能够爆发出最大的扭矩。
下面是中国重汽MC11发动机国三的基本参数:
中国重汽MC11国三发动机主要参数 直列六缸、水冷、四冲程、增压中冷、高压共轨 120X155 10.518 1900 1000-1400 制表 360che.com卡车之家
基本型式
缸径X行程(mm)
排量(L)
型号
MC11.31-30
MC11.35-30
MC11.39-30
MC11.43-30
额定净功率kw(ps)
228(310)
257(350)
287(390)
316(430)
额定转速(r/min)
最大扭矩(Nm)
1550
1750
1900
2100
最大扭矩转速(r/min)
10.518升的排量正是国内重卡最主流的级别,国三发动机功率包括:430马力、390马力、350马力和310马力。
对于即将实施的国四排放标准,通过增加SCR后处理技术,即可升级实现,对应的发动机马力将增加10马力,包括440马力、400马力、360马力、320马力。
● 发动机结构强化 模块化减重
在MAN的产品型谱中,D2066正是MAN现在使用的发动机技术,这是和MAN先进技术同步的,这在国内技术引进上还是属于首次。
在结构和材料上,引入了MAN的很多技术,曲轴箱材料是国内首次使用蠕墨铸铁(GJV450),具有强度更高、硬度更好,又兼顾稳定性,可保证发动机工作150万公里以上不变形。
MC11发动机大量使用铝铸件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减少了25%的零件,大大降低零部件的故障率,并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密封元件,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MC11发动机的净质量为955Kg,而中国重汽的D12发动机自重超过1300kg,光发动机一项减重就接近300kg。
发动机顶部气缸盖罩上看到中国重汽“SINOTRUK”的字样,整体式结构大大减少了密封面,尼龙结构也是从这些细节上渐渐减重。同时也在多出降低振动和噪音,比如外围的橡胶垫圈等。
● 模块化设计 便于维护保养
模块化的设计直接从发动机上燃油和机油的模块上就可以看出。
MC11发动机在国内首次采用机油模块,看上去很是一股欧洲卡车范儿,该模块集成了机油滤清器、油气分离器、机油冷却器及限压阀等功能部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密封元件,降低了漏油的可能性。多级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
体现得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机油及滤芯更换里程达到了6万公里,而现在国内发动机通常1-1.5万公里就需要更换,相比之下节省出来的时间就是出勤率的提高,多跑几趟活,那都是直接的利润体现。
燃油系统采用的是德国曼胡默尔的滤清系统,也是模块化设计,应对国内现在的燃油品质,必须要保证过滤效果,才能很好地保护喷油器等部件。
当然这里也得提醒所有的卡车用户,不管质量多好的滤清器产品,也要定期保养更换,尤其是非国四油的地区,要注意勤放水。
在精滤旁边集成了一个手油泵,这个带有自排空气的功能,避免了在更换滤芯等工作后,油路进气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燃油系统采用了采用博世新一代、新平台的共轨燃油喷射系统--EDC17电控系统,采用进口的Bosch高压共轨系统CP3.4+;共轨压力达到1800bar,共轨压力提高燃油喷射和雾化效果,充分燃烧也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高压油泵采用燃油润滑,避免了机油和燃油泄漏的风险。
中国重汽国产MC发动机特点更多介绍
除了备受关注的MAN发动机,其实MAN车桥在之前的A7及HOWO车型上都已经有过应用,据了解,MAN技术的MCY13已经超过5000根的销量,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还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在车桥上,MAN的一些设计理念也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MAN桥的几大亮点:
1、SKF轮毂轴承单元 免维护设计
主减速器及轮毂圆锥轴承均采用瑞典斯凯孚SKF的产品,斯凯孚也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品质自然不用多说,轴承具有低摩擦、低噪音和高寿命的特点。轮毂轴承选用的是轴承单元,装配简单,使用寿命高,维护方便,对于追求效率的用户,无疑大大提升了车队的出勤率。
2、冲压桥壳 强化处理
MAN桥采用冲压桥壳,结构设计强度更高,我们从主减速齿轮外部就能看到局部加强结构,这样可合理利用桥壳的结构强度,减少不必要的自重,提升齿轮的寿命。
3、奥利康齿制
主减结构更合理,支承刚度好,主减锥齿轮选用奥利康齿制,相对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通过性提高,噪音降低,寿命更长。
4、增加了油滤器
在车桥尾部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部分,而这个其实是一个油滤器,这样可以保证齿轮的洁净度,提高齿轮和轴承的寿命。
前后桥均带有稳定杆,稳定杆采用了空心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自重可降低15kg。
● 车架提升底盘稳定性
同样已经得到应用的还有MAN车架,我们在破坏路面的实验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车架在韧性方面的表现,另外,在结构上MAN有很多的优化技术:
车架纵梁前端采用加强型整体前悬支架及横梁,车架前部刚度大幅提高,提高了发动机和驾驶室悬置的可靠性;
优化车架结构采用大跨度横梁连接板+局部加强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纵梁标准孔距设计,有利于不同轴距各种总成的模块化布置和选装。
这次试驾车型的变速箱型号是HW19712CL,12档超速档,重汽的变速箱采用的是自己的产品,虽然不及其它MAN技术总成来的星光闪耀,但使用比较成熟,包括售后的维护保养也都比较方便,成本较低。
铝合金外壳已经在国内重卡中变得越来越普及,最直接的还是出于轻量化的考虑,可减重80-100公斤。重汽变速箱带有强制润滑,相比依靠齿轮的飞溅润滑,这种方式更加可靠,在长坡路段或空挡等工况下,能够减少因局部润滑不良造成的损坏。
这次没有体验一下重汽的AMT变速箱也算是小有遗憾吧,不过如果您想购买现在也可以订购了,卡车之家论坛已经有使用AMT变速箱的T7H用户了。
AMT版T7H使用报告:重汽T7处女行济南—昆明
中国重汽首先在国内重卡中使用了AMT变速箱,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注意到,中国重汽出口到巴西的A7全部是同样的AMT车型,但在巴西市场却没有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厂家的售前、售后服务,用户的使用习惯,都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所有车型均采用德国ZF8098方向机和ZF转向油泵,中国重汽通过提高方向机助力的油压,减轻司机的转向操纵力,同时通过螺旋管对液压油散热,提高系统可靠性。
中国重汽的T7H的底盘线路相比中国重汽原来的产品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有继续完善改进的地方。底盘的线束都进行了规范的布置,后桥部分也有专门的固定板。
凡是要穿过大梁的线路,在大梁上孔的周围有塑料的垫圈,最大限度的避免管路因为管路之间的摩擦导致故障。
随着车辆的增多,重型卡车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除去道路环境的其他因素不说,作为道路交通的一份子,咱们卡车人也需要做好自己应尽的责任,首先要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安全。这也是所有厂家最最基本的底线。
中国重汽在这方面确实花了不少功夫,而他们的成绩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很少能够听到关于中国重汽底盘质量的投诉和抱怨。
● 气路威伯科阀件 品质有保障
中国重汽和威伯科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的关系,T7H气路的阀类全部都是威伯科的产品,国际知名品牌的力量也让人有了更多的信任感。从制动总泵、挂车阀、气路接口等,全套制动系统经过威伯科的调校,威伯科在气路制动领域的经验也帮助中国重汽底盘的调校做到最佳的效果。
四回路ABS也是6X4车型的标准配置,现在国家已经有相应法规要求牵引车强制安装ABS。ABS的作用有多大?相信很多用过优秀ABS产品的用户都有更为深刻的体会。首先是安全方面的,由于ABS的作用,车轮不会长时间抱死,在湿滑路面,尤其是冰雪天气,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可有效防止出现侧滑甩头等情况。另外,ABS在经济性方面还会出现额外的收益,由于轮胎不会出现长时间抱死在地面的拖刹,均匀的摩擦能够有效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这其实也是对安全的一个侧面的补充。
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用户可选装6通道ABS+4通道ASR,4通道对每个轮胎单独进行监控,控制更加精确。ASR起到驱动防滑的作用,在起步阶段如果监测到轮胎的打滑,会对相应的轮胎实施制动,相当于起到部分电子差速锁的作用。这对于经常行驶在恶劣路面的车辆,对轮胎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前桥盘式制动器 制动更稳定
整车底盘采用的是前盘后鼓的制动形式,中国重汽从HOWO系列车型开始就已经开始推广盘式制动器,对于前桥来说,盘式制动器有自重轻、散热好、制动性能稳定等优势。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中国重汽也是选择了泰明顿摩擦片,这也是来自德国的品牌,泰明顿集团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摩擦材料供应商。
同时,现在国家法规对于危险品运输车型也已经强制要求前桥安装盘式制动器,中国重汽在整车的匹配上经验更加丰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这对于这部分更加强调安全性的用户来说,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用户为了更好的性能,亦或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辆的自重,也可以选择全盘式车型。
● 辅助制动 帮助提升制动性能
除了扎实的底盘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也是车辆安全的重要一部分。MAN发动机带有发动机制动技术,属于泄气制动的一种,和排气蝶阀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达到发动机正功率的60-70%。
同时,中国重汽在液力缓速器技术上,采用了德国福伊特的产品,在较早之前已经有部分在A7车型上得到少量的应用。
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受多种情况的影响,但从卡车来说,车辆本身制动的性能至关重要,同时,司机要有安全驾驶的意识,养成预见性驾驶的习惯,充分利用辅助制动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油价高升、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增加……卡车运输的利润正在被不断压缩,运营卡车似乎越来越难!甚至你在和一些卡车车主的交流中听到这样的抱怨。作为卡车运营最重要的一项开支,如何更好的节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然,单纯的说什么车或是什么发动机省油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卡车的情况复杂多样,绝没有这么简单。在平常的讨论中,下面的三个方向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
● 基本前提:选对配置
不同的卡车面对的载重、路况、车速等都有着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全能的配置能够适应各种工况,在购买卡车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将要面临的工况,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配置。
随着大家讨论的普及,这个观念也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三大件的组合:发动机+变速箱+后桥速比,这也是最为基本的。
中国重汽的产品线给人的一个印象就是底盘可选配置非常丰富,这也体现了一定的产品思路。
在之前的讨论中,论坛的“jiafeng”针对几种典型工况给出过推荐配置,大家如果选购可以先对比参考一下自己的工况。
中国重汽T7H 7种典型工况配置推荐
大马力发动机+小速比后桥是趋势
国内的卡车在技术发展路线上借鉴了很多欧洲的先进经验,大马力发动机+小速比后桥的组合也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车辆在经济时速行驶时,能够让发动机以更低的转速运行,相对发动机磨损减少。
现在的MCY后桥最小速比3.08。同时,变速箱可根据具体路况,选择12档、16档等多个选择。
● 最重要环节:司机的驾驶操作
选对配置可以让车适合对应的工况,但真要体现出节油优势, 还是得靠驾驶员的操作上。选错配置,驾驶员可以改变驾驶方法,可能损失部分时效,但要是驾驶方法错误,再好的配置也能开出高油耗。
卡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司机对现代卡车有新的认识。中国重汽的MC11发动机也属于典型的低转速大扭矩的发动机,最大扭矩区间在1100-1400转之间。这就需要司机通过档位和油门的控制,保证发动机负荷率及转速在合适的范围。
这和之前的一些高转速发动机有了明显的差别,以前通过小马拉大车,通过大的后桥速比来放大发动机的扭矩,发动机通过高转速提高功率,发动机转速可能达到1700,对于曼发动机已经不能这样做了。过高的转速只会带来更高的油耗。
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司机的心情
这里还提高一个重要的细节,司机的心情对油耗也有直接的体现。
我们一直强调的节油驾驶是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如果开车的过程太煎熬,那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开快点,早点把货送到我好舒服的睡一觉。油门多踩一点,车辆不在经济时速运行,结果就会体现在最后的加油卡上了。
● 锦上添花:科技的辅助
满足以上这些基本的要求,还可以通过技术的升级,进一步帮助降低油耗。
比如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相比原来的机械泵发动机,控制更加准确,喷油压力和喷油量的控制更为精确,油耗消耗肯定会降低。
同时在驾驶室中控台的控制面板上,有一个四档的节油开关,用户在驾驶室可根据实际载货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的档位,通过技术的升级,可以规避一些人为操作的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市场竞争让卡车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逐渐提高,对卡车司机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态度,了解自己的卡车,熟悉他的习惯脾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车合一。
这次的评测正好借用了重汽的新车检测跑道,下面是一些试驾的直接感受,这在前面的一些评测中也有提及,这里做个简单的汇总。
● 视线良好 降低视觉疲劳
长途驾驶最重要的就是驾驶室的舒适性,得不到好的休息或者开车感觉很累,首先很容易造成疲劳感,行车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
T7H的驾驶室高度非常高,对于长途驾驶来说,可以引导司机更好的专注远方,避免因为长时间盯着近处,造成视觉的疲劳,这就好比开超级跑车肯定是看着远处,如果只盯着前面的一点路,眼睛会非常累。同时宽大的组合式后视镜具有非常好的视野,即便驾驶室变高也能全面的了解驾驶室周围的情况,对于提升行车安全性有非常大的作用。
● 过滤路面颠簸 驾驶舒适
尽管试驾的只是一个牵引车头,并没有装载挂车,但是驾驶员的感觉还是非常舒适,不会有很颠的感觉。总结下来主要有下面三点原因:
我们试驾的这款豪华版车型采用四点悬浮气囊悬挂。理论上来说,一般四点悬浮气囊会比常见的螺旋弹簧减震效果更好,另外中国重汽在用料上也毫不含糊,德国马牌的气囊加上威伯科的高度控制阀,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品牌保证了最终的减震效果。
前面介绍的气囊座椅有丰富的调节功能,根据驾驶员的个人情况调整合适的座椅角度、气囊的硬度等,遇到颠簸路面气囊会有效吸收路面的颠簸。
刚刚提到的驾驶室本体自重较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让驾驶室更加稳重,驾驶室自身的惯性能够吸收部分路面的微小颠簸。
● 密封性好,噪音小
原来的卡车驾驶室内噪音太大,长时间听着柴油机的轰鸣,两个人在驾驶室内说话都得有个大嗓门,很容易落下听力不好这样的毛病。
在T7H的驾驶室内,在行驶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大声说话,对方也能听清,即便是拍摄视频,也有不错的表现,这当然主要得益于驾驶室的密封性。
● 空调给力 闷热天带来凉爽
这应该也是很多之前A7车主的使用感受,东北的司机在冬天一件单衣也能够应付冬天的行驶。我们测试的这两天济南也是比较闷热,但在驾驶室内的试驾应该算是最为舒坦的了。
● 仪表台操作便利
驾驶员仪表台呈现出一个弧面,控制按钮都是面向驾驶员,这样控制按钮都在驾驶员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在行车的过程中不用特意倾着身子去够某个按钮,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这也是人性化设计体现的一个方面。
另外,中控台上的控制按钮都设计得特别大,上面有突出的触点,这方便了夜间行车的司机进行操作。
● 档位合适 换挡轻便舒适
虽然没有试驾到AMT车型,但是中国重汽手动变速箱车型的驾驶操作起来也是非常舒适,首先档位比较清晰,同时档杆的高度,这对于绝大部分国人的身材来说,高度和行程的设计非常合适,换挡起来非常舒适。
● 转向轻便 准确传递驾驶意图
T7H采用的ZF8098转向机,不过重汽在车辆设计时提升了转向液压系统的油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转向变得轻便了,能够准确的传递驾驶员的操作意图。
● 制动灵敏平稳 响应速度快
安全在这里我们多次提及到,包括前面提到的紧急制动测试,刹车踏板的灵敏度非常高,反应无延迟,这对于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一点点延迟可能就是致命的距离。
从视频中还有一个小的细节值得大家关注,T7H的制动是从弯道刚刚进入直道开始进行紧急制动,驾驶室本身还有部分弯道离心力作用,可以说整车并没有完全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紧急制动,整车的姿态还是非常稳定,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侧偏。
● 车架韧性强 适应恶劣路况
MAN车架前面技术的介绍可能大家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但是我们在正弦波试车路面,车辆左右严重扭曲的情况下,能够直观的看到车架优秀的韧性。这样极限的测试条件在正常运营中是不可能遇到,MAN的车架应对日常恶劣的路况条件,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
● 迎合发动机特性 正确操作
由于MC11发动机的特性,最大扭矩区间在1100-1400转,在换挡操作时,在发动机1400转左右换挡,从试驾车型来看,底盘配置每档之间有300转左右的转速差,整车在低转速区间运行时动力响应很快。
同时,这就需要用户在实际驾驶中可能和之前的驾驶习惯有一些差别,T7H应避免过高转速,正常巡航行驶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高于1400转之后将会带来油耗的增加。
卡车就是用来挣钱的,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在最终的账本上体现出更高的利润,这是评判一辆卡车好坏最为重要的标准。现在很多车主对车辆的价格特别敏感,而在欧洲很多车企里面,他们更多宣传的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
不同的车主有着不同的经营思路,从中国重汽的产品思路来看,我们也给大家说说这笔账应该怎么算。
● 故障里程和保养里程延长 提高出勤率
中国重汽引入了德国曼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中国重汽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首次保养里程为10万公里,发动机150万公里无大修,在目前国内的重卡市场中,中国重汽的第一次故障里程延长,故障率降低,车辆的维护成本能节省不少。
引入MAN技术后,发动机6万公里更换机油,2.5万公里更换柴油滤清器,MAN后桥也是免维护设计。
保养里程间隔增加,减少故障率,意味着车辆的出勤率提高,总的运营效率提高,对车主来说首先是经济效益增加。同时,现在物流运输讲究效率,用户对时效性的要求也在提高,这样市场竞争力也会提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货主自然愿意找能够保证货物准时、安全到达的卡车进行合作。
● 舒适性提升 司机帮你省钱
卡车运输正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一些车主随着业务的增长,规模也在逐渐增长,从原来的卡车驾驶者朝着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在运营卡车的成本中,可以大致的分为两大块:购车成本和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后期的燃油、保养、过路费等一系列成本。减少购车成本的效果最为直接,可谓是立竿见影。但是,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后期的运营成本占据了更大的比重。相同的业务不同的运营思路,一年可能会出现十几万的差别,这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
作为车辆的直接操作者,卡车司机对运营成本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说油耗,卡车的节油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甚至每一脚油门的轻重都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很多进口卡车的驾驶员培训中,他们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司机的心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辆车让你开着非常难受,会不会影响你驾驶的心情,心情变差你的驾驶操作就会变形,甚至会非常粗暴的驾驶。对长途驾驶,我就想早点达到目的地,早点休息,如果挂档不好挂,一着急多轰两脚油门,这一着急多踩的几下油门,就是多烧的柴油。
相反,如果你的车开着非常舒适,开车对你来说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享受,合理的操作方式能节省油耗,同时,安全性也能提升。
我们在和车主的交流中听到过这么一个例子,山西的卡友他们的车上都安装了车载饮水机,而车载饮水机对他们来说最主要的不是节省了多少饮料或瓶装水的钱,主要的是他们的司机可以喝上热水了,基本就不再感冒了。司机出勤率高了,车队运营的利润自然也就更高了。
人和机器不同,很多影响因素都是间接的影响到司机的驾驶,如果车队管理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些因素,真正以人为本,或许能省出不少额外的利润来。
● 技术思路改变 学习欧洲先进理念
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中,我们提到过很多新技术对使用驾驶方面造成的变化。
这些年国内卡车技术不断升级对卡车的使用驾驶也有不少的变化,对于T7H而言,在引入了很多德国MAN的很多技术之后,技术思路基本和欧洲的很多理念开始同步。
这就需要对T7H的用户在售前做好相关的驾驶培训工作。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而这种现象在产品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会更为突出。所以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如何引导用户正确的使用,充分发挥T7H的性能,这也是中国重汽在推广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 健康瘦身 保证安全再说轻量化
车辆轻量化一直是全世界卡车的一个话题,不过国内用户更多的是关注自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治超以及计重收费的环境下,比如拉煤、拉铁粉这类用户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中国重汽T7H有网友在论坛有过实测,自重8.9吨。这个成绩和国内很多重卡相比算不上优秀,不过在中国重汽的产品上却体现了不一样的思路,先保证驾驶室的安全,再通过技术优化,降低底盘的重量。
中国重汽驾驶室通过了瑞典的安全法规测试,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测试标准。在国内的轻量化风潮中,重汽依然没有降低驾驶室的标准。据重汽工程师介绍,T7H的驾驶室本体自重超过1吨,驾驶室的材料非常厚重。更直接的说,目前国内还没有听到一起因为重汽A7和T7H的司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案例。
同时,中国重汽在国内是最敢首先使用新技术的厂家,在底盘轻量化方面也敢于使用最新的技术。
底盘主要部件的减重,我们在前面都有提及,比如:
MC11发动机相比原来的D12,自重减轻近300公斤;
铝壳变速箱也能减重80-100公斤;
MCY13Q轻量化鼓式制动器双联桥比HW16双桥重量降低231公斤;
用户可选择瀚瑞森橡胶悬挂或空气悬挂,比少片簧还要再轻200多公斤……
和购车成本计算一样,减少驾驶室厚度,减少大梁厚度,这样的减重工作也是最快的,但是在使用后期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使用成本,我们还是要从长远来算这笔账。
在T7H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技术,同时,在一些质量的细节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我们和中国重汽的一些领导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更多的细节,他们提到较多的是德国曼产品质量控制理念的渗入。
在我们原先的思维中,生产设备这些硬件条件最为重要,生产设备越先进,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越好。但是现在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对企业也有转型,厂家非常重视软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举了采购和装配两个环节的例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细节。
● 采购环节:审核严格确保质量
一辆重型卡车由上万件的零部件组成,中国重汽T系列的产品60%的件来自外采购,所以供应链的体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相比原来常规的经过实验、试装验证,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即可。而此次中国重汽的供应商的开发则是按照曼的标准来执行,需要对产品进行释放,整个流程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首先是在现有的供应商体系里从三家里面选择一家实力最强的,选完了之后按照相关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保证关键质量特性。然后由技术中心、质量采购的专家对供应商提供的报告,按照计划进行审核。一些关键零部件更是邀请德国曼的专家亲自审核。
当然,中国重汽自己生产的零部件也需要符合德国曼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
在前面的介绍中,大家可能也有注意到,在中国重汽的产品中,关键的零部件总成几乎都是来自国际一线品牌,这些国际品牌在自己专注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也能够帮助产品的性能。
● 装配环节:质量管理意识提高
为了让T7H在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中国重汽在T7H上算是投入了非常大的经历。
据介绍,T7和T5G两条生产线的所有的人员都是先下岗,经过重新的培训,考试合格了再招聘,集合了中国重汽卡车公司的精华。
T7的生产安排在济南工厂的总一线,所有工艺装备都是按照MAN的工艺装配,最为重要的是,生产线上的人员对质量控制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之前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会根据经验,可能会先放一放。但现在必须严格按照德国曼的质量管理流程,虽然会有抱怨这样进度太慢,但要求的流程就必须执行。
即便是已经销售出去的车,也会有跟踪报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让重汽的员工看到,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控制和提升。据了解,在现在已经销售出去的500多台车中,用户总体还是比较认可T7H的产品的,直观的感受就是在产品质量上提升了一个档次。
● 编后语:
中国重汽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敢于尝试新技术,T7H可以算是说中国重汽和MAN合作后的首款整车产品,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很多德国曼提供的先进技术,在中国重卡的合资潮中,德国曼可以说是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中国重汽的优势则是对国内市场和用户的了解。
从产品来说,T7H已经在国内的重卡市场中处于领跑队伍中,但是要想赢得马拉松最后的胜利,更需要一场持久战,比如,引导用户正确的用车理念、完善售后保障市场、不断的改进提升……(文/图 薛文祥)
● 相关阅读:
锁定准重卡细分市场 T5G牵引试驾体验
卡车之家试驾中国重汽T7H、T5G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