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铃轩奖执委会
排版 / 雪梅
获奖案例:长循环高载量硅负极电池技术
获奖企业: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高载量硅负极电化学体系平台研发,点冷机实现了超过 350wh/kg 的高能量密度,同时保证了 1000 次以上的长循环寿命,并具备快充和大倍率放电的能力,以及有望大幅降低高端电池的生产成本,填补了市场上对于高性能电池的需求空白,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动车、飞行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领域。
获奖案例:汽车无线充电地端 (GPA)二合一技术
获奖企业:敏实集团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在异物检测、碾压保护、防尘防水、立体水道设计、大功率器件散热以及高频电路防干扰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充电功率密度提高50%以上,并且大幅降低量产成本,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预计能推动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获奖案例:Gen2 车载高压砖块电源
获奖企业:伟创力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高度定制化的磁性器件平面设计以及优化的散热设计和控制算法,实现了超过4KW/L 的极高功率密度和功能安全方面的先进性,同时,它亦大幅降低了产品体积和重量,提高了产品跨车型和平台使用的可能性,为L3+ 自动驾驶车型高压冗余备份电源等车载电源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获奖案例:800V ASIL D BMS 产品
获奖企业: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和高效的软件脚骨,搭载包括支持支持 Chaoji 充电功能等 40 项行业先进功能,自研国内首个底层固件升级工具等等,支持400V和800V的可变高压架构,最高充放电电压可达 1000V,能够适配各种电动汽车,耐久性能、电气性能、EMC 性能均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获奖案例:智能保护接触器(PyroTactor)
获奖企业:森萨塔科技
颁奖词
它通过集成主被动快速切断火焰断路器和高压直流接触器,解决了传统接触器和保险丝难以匹配的问题,并简化了安装过程,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安全性,极大提升了电动车高压电路的安全性,不仅满足了当前的需求,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多合一多路接触器断路器组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获奖案例:主动自触发烟火式断电安全保护开关
获奖企业:奥托立夫(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通过独立外部检测和驱动电路主动触发,采用爆破方式迅速切断电路,有效防止了800V、1000V 等高压快充电池技术广泛应用情况下电池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确保电动车在过充、短路、碰撞等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严重安全事故发生,也为储能领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EMB-干式线控制动系统
获奖企业:采埃孚亚太集团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全球三大研发中心长期通力协作研发,产品在适配性、响应速度、效率和空间占用等方面占据优势,核心性能上,在 100km/h速度下,线控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制动距离,相比传统制动系统可缩短高达9m。同时,线控制动系统可以更好的配合制动能量回收,增加高达 17%的续航里程。
获奖案例:CIIC 一体化智能底盘
获奖企业: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 CTC 电池到底盘一体化、电驱到底盘一体化、基于多源热泵的热管理系统和智能底盘域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将底盘转变为一个可独立行驶的能量中心、运动中心和数字中心。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和系统效率,还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获奖案例:完全解耦式线控转向系统
获奖企业: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双电机四冗余高安全性方案,实现了双电机执行器协同控制、齿条力估算、转向基础功能、路感模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通过电信号传输汽车转向控制指令,系统具备高速稳定、低速轻便的特点,改善了驾驶特性,增强了操作性,为整车实现高阶自动驾驶提供了技术支持。
获奖案例:球花键伸缩轴杆+高角度万向节组合驱动轴
获奖企业:耐世特汽车系统
颁奖词
它通过球花键伸缩轴杆提供轴向滑移能力,成功分离了转角与滑移功能,克服了传统驱动轴在悬架跳动时不能满足车辆对于小转径和大悬架行程的特殊要求,降低了转弯半径,并获得优异的 NVH 性能。而且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特殊工艺组合,使之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紧凑的轮廓尺寸。
获奖案例:新一代全干式电子机械制动 EMB 及底盘域控 VMCU 产品开发
获奖企业:上海和夏骏智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具备冗余架构设计,满足ASILD功能安全等级要求,与国际和国内头部友商产品相比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核心技术指标和产品设计方面领先国际和国内头部友商,在最大夹紧力、系统效率、响应时间、总体尺寸、夹紧力估算算法、电机定子温度估算算法、整车制动运动控制算法、驻车性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获奖案例:EMB 电控机械制动系统
获奖企业: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作为线控制动智慧执行器,响应速度快、减速度稳定,制动距离短、系统更简化,同时通过良好的车轮滑移控制,纯解耦踏板模拟器,可以真正实现踏板特性的调节。它不仅在安全性与冗余策略上深耕细作,还推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包括轮控、轴控及卡钳控制器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获奖案例:智能悬架供气系统 BAS
获奖企业: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使用高效压缩机和节能电机,同时将压缩机、气体分配阀和ECU控制器集于一体有效减轻了系统重量,降低了噪音水平,并提高了整体效率和耐用性,即使在高原环境下仍能保持出色的性能,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悬架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Inteli-ensafecare 汽车智能侧门锁系统
获奖企业: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具备电动开启/关闭、悬停、伺服助力、随动、防夹、防暴力关门、二次开门以及紧急手动等多种功能,执行噪音控制在45dB 以下,低电压下开关门时间不超过5秒,紧急停止行程控制在 5°以内,手动开门力小于 40N,提升了汽车侧门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满足了现代汽车的高要求。
获奖案例:智能低压安全供配电系统
获奖企业: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基于EFUSE 控制技术,与12V锂电池相结合,实现了整车电源的冗余、智能分配和管理相比传统保险丝盒方案,它简化了整车低压线束,降低了成本和重量,同时 12V 锂电池替代传统铅酸电池,重量大幅减轻,使用寿命延长了4-5倍。属业内首创,具备轻量化长寿命、智能化和无铅化等优点。
获奖案例: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控制器
获奖企业:南京美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采用智能型控制算法,计划通过两代产品进行迭代开发,以实现更高效和集成化的热管理,相较于传统恒定功率方案能够节电 10%~20%,属于正向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第一代产品包括智能空调集成控制器和热管理TCM 集成控制器,第二代产品则进一步集成推动热管理系统不断创新、优化,降低成本。
获奖案例:东软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5.0
获奖企业: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整合导航、AR、和车载生态,推出一个统一的软件产品平台,适应所有硬件、操作系统和国际区域,提升了用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标准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车厂的定制化需求,解决了汽车企业出海时面临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挑战,同时,帮助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获奖案例:艾拉比车辆与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A6)
获奖企业:上海艾拉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开发低代码业务建模引擎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权限管控模型,帮助车企打造一个从功能需求、版本规划、开发、测试、问题缺陷、发布管理,到下游的软件分发,支持生产、售后OTA 以及软件运营等数字流程的完整链条,通过过程管控提升软件质量,确保了软件在车辆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合规、可追溯性。
获奖案例:面向自动驾驶的 4D 数据标注服务平台
获奖企业:魔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了多模态数据融合、自动化标注、高效预处理算法与高保真仿真测试等关键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高效管理、精准标注、智能化预处理与仿真分析,而且通过提高数据标注的复用率,大幅降低了重复建设,从而极大提升了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效率和数据应用的合规性。
获奖案例:第二代汽车域控芯片 THA6 系列
获奖企业: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是国内首款通过 ASIL D产品认证的 ARM Cortex-R52+ 内核 MCU 芯片,能全面满足汽车应用严苛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拥有出色的实时性和多核性能表现,支持传统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的动力、底盘、车身、电池管理、整车控制、电机控制、智能驾驶、网关以及跨域控制方面的应用,在汽车核心控制器上实现了主控芯片的自主可控。
获奖案例:CMOS 毫米波雷达芯片 SoC Kunlun-USRR 系列
获奖企业: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是基于加特兰 Alps 平台升级而来的一款 6T6R77 GHz 毫米波雷达 SoC 芯片,具备更强的解角性能,并可通过灵活配置定制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信号处理流程。在保证出色空间分辨性能的同时,使雷达更加紧凑,更加节能,在满足更多小型化雷达应用场景需要,将单芯片雷达方案的性能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获奖案例:MEMS LBS 基于 MEMS 的激光扫描投影系统
获奖企业: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强大的图像处理芯片,大大提高了图片的视场角、分辨率及亮度。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扫描效率和光利用率,具备图像投影单元体积小,功耗低,光能利用高,自由聚焦,有性价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板块,并且通用性极强,可大大缩短 Tire1 研发周期,能够促进车规级激光光源的发展,推进全息投影和光波导技术的发展。
获奖案例:面向车用的触控感知 MCU(TMCU)
获奖企业: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采用独有电容检测专利,延用已在汽车市场大批量量产的 32 位车规平台,兼具触控性能的全球领先性和车规产品的量产稳定性,集成度高,防水性能和 BCI 性能优异,是国内首颗负载电容超过 nF 级的电容触控车规级 MCU,可以广泛用于汽车内有触控需求的所有控制器,大大推进车规触控芯片国产化进程。
获奖案例:自动驾驶芯片 AD1000
获奖企业: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采用 7nm 车规级先进工艺,单片计算能力 CPU 高达 250KDMIPS,超越国际同类产品10%,AI 算力高达 256Tops,稠密算力、稀疏算力达到 512Tops,性能超越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英伟达 Orin-ㄨ,将填补国产芯片在高算力芯片领域的空白,满足未来更高更复杂的自动驾驶的需求。
获奖案例:GALT61120 汽车前灯 LED 矩阵控制芯片
获奖企业: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在 LED 驱动、高压电路、低功耗 PMU 设计、降 EMI 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多项参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功填补了国内汽车矩阵前大灯驱动芯片市场空白,解决了汽车前大灯在设计时难以克服的照射长距离、光束自由切换、防眩光等问题,大幅提升驾驶体验与安全性,为汽车智能照明带来更多创新功能。
获奖案例:高性能波导4D雷达
获奖企业: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克服了传统3D雷达的性能限制和4D雷达的高成本挑战,采用前沿的波导天线技术,实现了高辐射效率、高分辨率和小型化设计,并具备突出的测高能力,使得雷达在高速和城区快速路支持超远距离探测,相对于传统雷达提升了35%。同时通过特殊的波形调制策略,将测距精度提升至2厘米,拓宽了在泊车领域的应用场景。
获奖案例:图达通RobinW(灵雀W)
获奖企业: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是基于Robin架构开发的侧向激光雷达,采用905nm技术路线,兼顾性能和成本,兼具大视场角及远距离测距的高性能,便于集成进车身前翼子板中,有效减小或消除车身周边的危险感知盲区,使其在城区低速场景、泊车场景、侧向来车检测等补盲场景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应用选择。
获奖案例:智驭2.0 舱驾融合(高通QAM8775P)
获奖企业: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高通8775单SoC解决方案,不仅减少了整车企业对芯片的使用数量,简化了系统设计,降低了约1000元/台的制造成本。它的平台化设计适应了主机厂多车型配置需求,SOA架构支持服务定制,满足了个性化和智能化需求,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NI in Car 汽车智能化一体解决方案
获奖企业: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基于四维图新旗下杰发AC8025+地平线征程3的100%使用国产化芯片低算力平台,采用5V5R传感器配置,具有整体开发成本低、整合交付效率高、带给用户越级智能化体验的优势,针对10-20万元车型这一销售主力市场,提供了极致性价比并能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基于视觉+4D成像雷达的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
获奖企业: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所有雷达为自研高分辨率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11V6R传感器配置,基于视觉图像与雷达点云多模态深度融合感知框架,提出混合数据处理策略、多模态空间特征转换方法等,实现雷视异构数据的跨模态交互融合,拓展了智驾应用场景的适应性,为实现高阶智能驾驶提供了较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联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及解决方案AD1
获奖企业:联想(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两颗DRIVE Thor SoC,通过PCIe及NV-Link互联,是全球首款基于NVIDIA DRIVE Thor平台的高性能域控制平台,AI算力高达2100TOPS,能够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调配算力,具有车规级要求、功能安全、冗余安全设计、融合可扩展等技术特点,适用于自动驾驶多种场景。
获奖案例:华勤 J6E 智驾域控制器
获奖企业: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是基于地平线 J6 平台的国内首个中等算力智驾方案,不仅支持高速 NOA (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还兼顾了通勤 NOA,同时支持记忆泊车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用车体验。它同时将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整合,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获奖案例:ICPS01E
获奖企业: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基于高通8775芯片打造,融合用户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核心需求,是高度集成的全新硬件、软件、通讯架构的产品技术实现方案,能降低整车重量和零件使用数量、研发和安装工时,在综合性能提高基础上,实现自动驾驶用户体验的全场景领航辅助与智能座舱,为行业带来全新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商汤绝影智能车舱三维空间交互方案
获奖企业:上海临港绝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致力于打造“车舱第三娱乐空间”,通过高视线精度3D目控与高识别精度3D手势技术,与智能车舱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3D 交互方式,更加突出全时空、微动作、易操控,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娱乐性,推动座舱向着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方向发展。
获奖案例:SYNCORE大模型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上车应用
获奖企业: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依托星火大模型拥有的跨领域知识和语言理解能力,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持续进化,实现从提出、规划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它包含智能车内外多模感知交互、智能场景音效、虚拟数字人 VPA、人机共驾地图、音频娱乐服务等产品功能,实现了更为极致的人机交互速度。
获奖案例:智能座舱跨域融合解决方案获奖企业: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NXP S32G3平台从传统单一硬件产品向解耦模式的转变,实现车身域控的服务化,并与座舱域控高通SA8295 实现有效的隔离与通信,打通了座舱域与车身域,进而推动了车身域的智能化进程,为整车厂提供了灵活、可定义、可成长、高智商、高稳定性、高安全等级且综合成本可控的智能座舱和智能车身融合域控解决方案。
获奖案例:车载独立音区
获奖企业:瑞声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独特发声单元设计+特殊声学结构设计+声场处理算法,能够大幅提升隔离度,大幅减少漏音,提升各座位声音隐私性,不仅解决了车内影音娱乐场景互相干扰问题,同时也实现了通话私密性,创造出一个车内独立娱乐空间。随着消费者对于车内隐私日益重视,独立音区方案进入量产时所必然。
获奖案例:“波”观六“路”的智能健康座椅获奖企业:上海万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是基于毫米波雷达“非接触式”特性在已有技术本身上做的微创新,实现了智能健康座椅的全新产品方向,不需要双手触摸,就可以测量胸腔微动,实现较传统穿戴式设备更舒适和便捷的生命体征健康监测,同时避开图像技术可能存在的隐私问题,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座舱体验,为市场带来更多元化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获奖案例:AR-HUD LCOS+双焦面技术
获奖企业:上海浦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采用 LCOS结合双焦面设计,几何光学大小反射镜采用离轴光学系统,实现结构紧凑、无遮挡、大视场,同时减少了图像的静态和动态畸变,显著提升了驾驶员在多种驾驶场景下的视野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驾驶安全性。另外,系统高效率设计降低了整体能耗,并且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 30% 以上。
获奖案例:华勤单SOC舱驾一体平台解决方案获奖企业: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通过单颗SoC,同时高效支撑数字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复杂需求(如5R5V12U至5R11V12U配置),在CPU、GPU、NPU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相较于传统座舱与智能驾驶分离的方案,该产品通过整合功能,降低了整车成本,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方案。该产品作为单SOC实现舱驾融合的方案,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并为后续更高性能HPC(高性能计算)方案的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获奖案例:LZHM-03再生低碳高强韧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
获奖企业:河北立中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实现了 80%再生铝替代电解铝原料,解决了现有免热处理铝合金强韧性偏低,杂质元素容许范围低,合金制备时废旧铝种类选择受限严重、难以添加更高比例废旧铝等问题,即可减碳又可降本,突破大型压铸件碳排放瓶颈,整体排放指标能降低 80%以上,材料成本可降低300-600元/吨。
获奖案例:高强韧连续纤维热塑复材在动力电池上盖应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奖企业: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解决了复合材料低温韧性、高温绝缘、高温高湿老化、高温热扩散、气密性、板材厚度一致性等材料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解决了高沉台复杂异型结构模具设计、复材预裁切二维形状设计、三面角与法兰边褶皱控制、零件平面度控制等成型技术难题,使热塑复材有望成为未来动力电池上盖的主流材料。
获奖案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性绝缘涂料获奖企业: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选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水性异氰酸酯树脂及特殊助剂、填料等进行搭配,通过交联反应,具有高附着力和高绝缘性,以及低VOC和不易燃易爆特点,同时通过低温固化技术实现罐装电解液后喷涂,能规避电解液漏液风险,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综合性能均衡,解决了电池绝缘涂料被国外垄断问题。
获奖案例:ecoSkin®
获奖企业: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是一种新型汽车饰件表皮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搪塑PVC表皮,重量可减轻10%以上,具有卓越的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以及低散发、低气味特性,高温、低温和常温下的抗冲击性能亦十分出色,并且对生产环境要求低、造型设计灵活、能源消耗少、生产效率高,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PPS连续纤维增强防热失控电池盒上盖
获奖企业: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苏州纳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颁奖词它通过材料技术和复合材料工艺技术的结合,解决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用于制作复杂异形件的技术难题。性能方面满足耐高温火烧、高强度高模量、环保可回收和轻量化等基本性能要求,同时解决单工序热塑复材浸润难的问题。相比于传统工艺,减少了复合材料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获奖案例:基于区块链的汽车皮革溯源技术
获奖企业:宏兴汽车皮革(福建)发展有限公司
颁奖词
它首次将汽车皮革业务与区块链技术深度结合,扫描溯源身份码,可查看皮革产地、生产过程、质检结果、流通环节等关键信息,保障从牧场到终端360°全方位、全链路、全流程,保真、品控。消费者可辨别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各节点数据的上传,能够快速发现问题,从而快速关闭问题,减少产品的不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