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环保设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11月30日,在黄山高新区一家专门从事徽派建筑制作、生产的企业车间,工人们在紧张工作中,他们或拿着刨锯斧锛钻凿等传统木工工具,对木料或刨或锯,或用现代机器设备对木料进行加工。采访中,大皖新闻记者得知,这儿的传统建筑技艺工人,月薪有1万多元。“日薪600元!”企业负责人特意将工人的高薪以日来计算,并告诉记者。
黄山市古称徽州,自北宋到1987年改为黄山市的长达近千年中,徽州一直以一府六县(祁门、歙县、休宁、黟县,以及1987年分出去的江西婺源县、宣城市绩溪县)的稳定行政区域存在,历经多次中原文明与徽州山越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地域文化,徽文化也成为我国地方三大地域显学之一。其中,徽派建筑技艺,包括徽派建筑、徽派石雕、砖雕、木雕、竹雕等,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以来,能工巧匠给徽州城乡留下了璀璨的精美建筑遗存,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在新时期,黄山市也有很多从事徽派建筑生产、徽派传统建筑修缮的企业,有着大量传承这一传统建筑技艺的能工巧匠,其中很多是国家或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年,黄山市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与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徽派建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在新时期将徽派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将徽派建筑产业列为该市特色重点产业之一,黄山市的徽派建筑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在黄山市生产出来的石雕、木雕、砖雕,以及石质牌坊、门楼甚至整体结构的徽派建筑,远销省内外。
其中,2020年夏天被山洪冲毁的屯溪明代镇海桥,在重建中,就是黄山市本地的徽派建筑企业主导施工的,除了水下基础部分及桥身出于防护需要采用了现代材料与技术,在桥身石料结构部分、桥面、护栏等方面,就严格遵循传统建筑技艺要求,基本采用原材料进行施工,竣工的镇海桥,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古朴风貌,得到了各方的好评,重建后的镇海桥仍然被保留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11月30日,在黄山高新区的徽派建筑产业园区,大皖新闻记者先后走访了两家徽派建筑规模生产企业,看到他们加工生产出来的徽派石雕、牌坊、门楼、亭阁等,都栩栩如生,如果没足够的专业知识,在风貌、形制等方面几乎看不出来其与传统历史建筑、雕刻的明显区别。据企业负责人称,近年来,在徽派建筑生产中,不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而且更注重传统建筑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掌握传统技艺的木工、砖工、石雕工人等人才被格外重视,给出的待遇也高,仿古建筑在工艺、美学、结构上的技艺传承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大皖新闻记者从黄山市住建部门得知,徽派古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品牌影响力,黄山市也一直在推进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挖掘提升研究和技能人才培育,为推动徽派古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中,从2022年起,该市连续两年开展“徽州古建工匠”评选,建立分级评价制度,共评选出徽州古建工匠346人,其中初级168人、中级122人、高级56人。制定《徽派古建产业人才引育专项政策》,设立徽派古建产业人才引育专项资金,为192名“徽州古建工匠”和1家龙头企业发放奖补资金数十万元;完成木、瓦、石、油漆、彩画等5个徽派古建技能人才培训题库编制。举办徽派古建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徽派建筑知识宣讲、徽派古建技能人才培训等各类培训,培训徽派古建技术人才1700余人。
黄山市还聚焦创新人才培育,组建徽派古建产业学院,优化徽派古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徽匠振兴工程,利用已经成熟的规模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为城乡徽派建筑的传承提供了大量的“土专家、田秀才”。
据了解,目前,黄山市从事徽派建筑营造、古建修缮保护利用、古建筑构件配件、文创装饰产品产业链各类企业有245家,徽州古建技艺工匠有1.4万余人,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载体,徽派建筑已经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黄山市的徽派建筑企业与能工巧匠,不仅承当了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在内的古民居修缮及附属建筑工程等,在市外省外也很活跃,承接或参与了如北京仿古会所、深圳古玩城、千岛湖“文渊狮城”淳安古镇修复、芜湖古城、武汉汉正街等很多项目。
虽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黄山市徽派建筑产业产值仍然达到了18亿余元,2023年1到10月份,全市徽派建筑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3.38亿元,同比增长达55.5%。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