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保持定力持续发力 通州硬核产业集聚发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2 06:50

2021年3月15日《南通日报》

3月,点冷机“播种”的季节。

1日,由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江海总部项目签约,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通州西部电子元器件产业提档升级。

4日,通州召开招商引资推进大会,聚焦产业集聚,重点紧盯“航母”型重特大项目、“旗舰”型行业龙头项目、“潜艇”型科创类项目。

至12日,这个月通州已有现代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激光自动化装备、汽车轻量化产业园等33个项目陆续签约,总投资额达260亿元。

通州城区

回顾“十三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通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领悟高质量发展内涵,保持战略定力,从产业转型、产业集聚、产业培育三个方面,深耕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这“一主一新一智”三大硬核产业。

这五年,通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级台阶,2020年达1462.5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倍。跃居全国百强区第22位,前进了8位。同时上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和“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南通唯一。

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说,这五年,可以说通州走过了一段异常艰辛而又收获满满的历程,是始终坚持“一主一新一智”硬核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坚定实施“腾笼换鸟”,将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转型、集聚、培育以及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结果。

握紧新发展理念“指挥棒”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改革开放之初,通州的产业重点放在机械行业上。1990年,开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至2000年,初步形成纺织、印染、服装、轻工、化工、电子、机械、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等20多个工业门类。

进入新世纪,通州的产业脉络逐步清晰,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至2008年,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船舶海工、食品、新能源五大产业,且集聚度较高。之后,光伏太阳能、汽车压铸、智能电网、电子信息、风电装备等新生产业兴起。

投产大项目展华电子

近年来,通州找准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调整调优产业结构。

坚持绿色发展,钢丝绳、化工、印染等低产能、高能耗、欠环保的企业,近两年拆除了将近400家,年公共预算收入减少近10亿元。恒力、展华、丽智、生益科技处在设备抵扣和出口免抵退阶段,近两年虽年少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左右,但后发优势已经显现。因区域调整,锡通科技产业园划走2.6亿元,其背后一些培育多年的产业少了收获。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一场深刻变革,必然伴随着转型阵痛、利益割舍和培育成本付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重大命题,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这把火从点燃到旺起来不是急就章。

通州咬定硬核产业,坚持“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定位不动摇,以“狼性”精神全力攻坚,紧盯补链强链环节深挖项目源,放大“二三期效应”,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信心与定力,对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通州的一名机关干部说,近两年,或许通州的红旗拿少了,但拼的劲头没有减少。深耕硬核产业,通州人已内化于心。产业转型还在路上,培育一个产业需要10-20年时间,相信不远的将来,通州会华丽转身。

2020年,通州实现税收66.7亿元,增长4%,增幅全市第一。

工人在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标箱车间忙碌。

筑牢新产业体系“压舱石”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通州打造“3+2”产业体系,实现潜力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翼齐飞”。其中,“3”即“一主一新一智”硬核产业。

产业集聚发展,通州心无旁骛。

雄邦压铸

“前不久,我们又向国外订购了新的生产线,并同步启动二期项目,今年夏天能投产。”在南通高新区纳米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李坪遥介绍,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汽车漆面保护膜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也属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一部分。

从2010年开始,雄邦压铸主动牵线搭桥,鸿图、鸿泰、鸿劲等国内压铸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落户通州,形成涵盖铝合金溶解、铝液配送、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压铸和汽车电子两大板块。去年,南通高新区被认定的“中国压铸产业示范基地”为全省唯一,目前集聚了15家铝压铸企业、全国压铸行业十强中的3家、全国最大吨位5台压铸机中的两台。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州重点建设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以深南电路、中科仪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地标。经过10多年发展,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集成电路基板上下游产业链。

“新项目布点时,我们发现很多客户都落户在通州,所以就跟过来了。”江苏生益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致力提供高端电子电路特种基材,总部在广东,公司董事林妙玲说,完善的产业链条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企业未来3年将建设7条智能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6亿元。

工人在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标箱车间忙碌。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通州以传统制造业向新兴智能制造业转型为突破口,以江海储能等企业为主力,推进一批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做大市场规模。四方冷链的智能冷冻设备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和40%以上,规模列世界第一;创斯达是国内最早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的智能化终端设备企业之一,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

通州坚定不移培育“一主一新一智”三大硬核产业,“十三五”期间,其产值占全区总量的30%。

构建强支点城市“硬核区”

江苏华存电子入驻南通高新区江海智汇园,其研发的40纳米工业级嵌入式存储“中国芯”,打破三星、海力思等国际主流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去年第一枚芯片留片成功并导入量产,今年第二枚芯将走出实验室。

南通高新区江海智汇园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通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也成为长三角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在南通新一轮大发展中,通州是主战场、核心区,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机遇面前,通州以深耕产业为本,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

通州重政策引导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全市率先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

通州充分调动各级技术改造奖励补助政策的杠杆作用,出资1000万元设立“技改贷”。去年,全区11个项目获得市级智能化技术改造补助,总数居南通市首位;14个项目获得区级智能化技术改造补助,新增2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市级智能车间,新增数为全市第一。

南通高新区

通州探索“基金+产业园”模式,借助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助力招商项目签约落地。近期成功落户南通高新区的光电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4亿元。该园拟打造集40余家半导体光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

近三年,通州80%的新上产业项目归属“一主一新一智”三大硬核产业。

今年,通州继续围绕“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全面重构招商组织,优化园区发展格局,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以招引优质项目推动产业快集聚,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加强产业配套协作,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共享,构建全产业链合作体系。

建设硬核区,产业靠前行。通州,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广。

拟稿:南通日报 采写:赵勇进 任溢斌 印春湘 图片:许丛军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保持定力持续发力 通州硬核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