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晔
青翼工业软件今年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去毛刺预估约200家客户参会,结果当天到场500余家。硬核制造如此热切地拥抱国产软件,让CEO王文华很意外。羚数智能创始人郭文蔚也有同感。他的制造业客户中,以创立20至70年的企业居多。但恰是这批“老树”,最敢于把制造核心环节托付给人工智能。
新型工业化大潮汹涌,却绝不意味着传统产业的简单退出。相反,制造业“老树”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正频频冒出“新芽”。
发电设备高度定制,零部件有着“三边”特性,即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且其中变量极多,每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由经验老到、专业技能丰富的老师傅作出正确分析与拆解,再将调整内容分发到工艺、采购、研发、质量等相关部门去执行。但老师傅终归稀缺,也难免有不在状态或失策时,容易出现生产错误乃至影响交付。
一家生产水力发电设备等重型装备的企业,决定彻底解决这个数十年的痛点。羚数智能基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多语千亿参数基座模型书生·浦语2.0,用大量制造业专业领域精准数据进行训练,为这家装备企业打造了一个AI Agent(人工智能体)。该智能体具有专业记忆力和高效计划力,可自主调用相应系统并进行自动执行操作,效率是工厂“老法师”的数倍,还可多线作战。这是书生·浦语开源体系在工业领域的突破性应用。目前,羚数智能的工业多场景AI Agent已同数家头部装备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正逐步落地应用。近期,工信部宣布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郭文蔚不无兴奋:“这真是踩准赛道,等来东风。”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率成本最优解的转型动力越来越迫切。也正因此,曾任西门子工业软件大中华区副总裁的王文华果断加入青翼工业软件的团队。
王文华告诉记者,有些制造企业看似风光,实则辛酸,“因为订单越大,铺的人越多。赛道很热,利润极薄”。比如国内一家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制造商,量产应用于7纳米工艺制程的光刻机零部件,就曾深陷烦恼——光刻机的零部件均由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过去,对着加工图纸,工艺工程师纯以肉眼观察,凭经验琢磨,研究切、削、钻孔等动作,再编出程序“教”给数控机床,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名以上工艺工程师齐上阵,耗时约16小时——对大量工程师密集劳动的重度依赖,成为一些高精尖产业的难言之隐。
青翼工业软件基于核心团队数十年服务于头部制造企业的丰富经验,帮助该零部件制造商实现了零部件“一键加工、一键检测”,完成了制造业知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输出。王文华介绍,在智能知识引擎、知识图谱工艺引擎、特征识别与自动编程引擎等加持下,一张图纸输入电脑后,最快十多分钟就能识别出零部件加工最优方案,并直送数控机床。由此,企业规模扩容不用再“人堆人”。近五年来,这家老厂的产值增加10倍以上,但工艺工程师却只增加了1倍。
据了解,国产工业软件风口约起于2021年。当年,红杉资本仅用数月便锁定青翼工业软件。青翼的另一家重要投资人达晨财智,也因孵化出国内A股首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而成名。同年,清华工业工程系学霸何盛华凭借其在五家大型制造业企业15年漂亮履历创办数益工联。
2022年,何盛华跑了全国200多家工厂,发现工厂无论规模大小,数字化需求都非常大。“小企业需要软件运营服务,部署在云端,可在物联层面实现工厂所有设备状态、生产节拍、产量等数据3毫秒内迅速采集;中大型企业则有管理和数据分析层面的需求,用一套软件、同一标准来管理工厂20多个模块,以数据和算法来驱动工厂的问题排查、自动排产等,实现更高设备开机率、交付准确率,帮企业挖出20%的利润空间。”
当下,尽管西门子、达索等欧美机械类工业软件在中高端制造业市场仍占据90%份额,但中国软件已有局部超车可能。王文华认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每天都直面最真切鲜活的难题,这是青翼工业软件决心投入自主研发的最大信心之源。据市经信委数据,上海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达60%,但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正使传统产业形成第二增长曲线。目前,上海已累计培育华谊新材料等3家国家级标杆智能工厂、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及117家市级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