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淘汰赛(下)丨窗口期临近新势力掐点入局 留给新玩家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7 03:09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 曹倩)“前浪”玩家还在新能源造车的淘汰赛里挣扎,真空机被视为“最后进场的新势力”小米汽车,近期终于公布了新动向。

据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小米汽车刚刚结束了夏测,进展超出预期,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

小米会造一台什么车?如何来定价和做品牌定位?业界诸多猜测。

在这场激烈的造车竞赛中,几乎没有哪个参赛者不想造出一台30万元的畅销车。全国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中海电动董事长李金勇认为,对汽车厂商而言,哪怕是原先做低价车的,都想“往高走”,因为越便宜的车越需要成本控制能力。

“但留给新能源造车新玩家的时间不多了,最后的窗口期就在这一两年。小米若如约量产就还能赶上最后的时间窗口。如果是做一台15万元左右的爆款车,一进场就是高光时刻,那就还有希望。”李金勇表示。

车界汇资本创始合伙人莫华英同样表示,新玩家如果不趁着最后的窗口期进来,后面再想用30万台的销量去和头部车企的300万台竞争,一定会被淘汰。小米造车成功的其他条件都已经具备,最终还是要看车型能否受市场欢迎,这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性。

谁能造出30万元的畅销车?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中,几乎没有哪个参赛者不想造出一台30万元的畅销车。

对汽车厂商而言,哪怕是原先做低价车的,都想“往高走”,因为越便宜的车越需要成本控制能力。行业里,像五菱这种售价便宜、能做出利润、成本控制一流的企业并不多。这是由企业基因决定的,很多车企并没有这种基因。

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实施了13年的“国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仲量联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8.3%。在“国补”完全退出的背景下,这一数字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全面市场化驱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更多首次购车群体的选择,同时也将激发大量“油换电”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消费的核心产品。

“大家一开始都做A00级的车,因为最开始的市场高补贴阶段,A00是最容易赚钱的,现在补贴结束,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高级智能车市场越来越大,大家都想做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李金勇表示,但由高往低容易,由低往高难。

现实情况也是,只有少数几家车企拥有这样的机会。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包括“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腾势、极狐、红旗、埃安、吉利极氪、长城沙龙、长安阿维塔等,都已尝试或打算加入高端新能源车制造的队伍。但专业人士指出,大部分厂商受限于技术、成本、盈利等因素限制,主要还是在30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发力,真正能够在30万元乃至10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到量产的寥寥无几。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李金勇认为,一是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占领智能车的高端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至7月,蔚来在成交均价30万元以上高端品牌纯电市场占有率为58.5%,是独一档的存在。

二是10万元到20万元区间的车型,被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传统车企旗下的自主品牌占领。

三是进口品牌会远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还是来源于传统的燃油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豪华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仅占整体市场的6.8%,远低于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份额。其中,奔驰、宝马、沃尔沃等知名豪华品牌的纯电动汽车销量都不足1万辆,甚至有些品牌只有几百辆的销量。

而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目录,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中,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车型寥寥无几,而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则有多款车型达到了6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但自主品牌看似依靠传统车厂,背景、技术、资金都更雄厚,实际上也并非“无懈可击”,仍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短板。

专业人士分析,造车新势力原先的短板是汽车制造能力的不足,但经过几年努力不断弥补,短板已越来越长;长板是自带IP、天然流量、互联网思维,这些长板还一直保持着。对比之下,自主品牌的长板是制造能力,如今没有变得更长,短板是缺乏一些“另类”的标签属性,如今依然缺乏。

2017年,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定价50万元横空出世,这款由江淮代工的高性能智能电动7座SUV,自诞生就经受“江淮能造出50万元的车吗”的质疑。

专业人士表示,按照汽车行业规律,一台车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布局,每个环节均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去打磨,蔚来因制造短板只能选择现成并拥有一定产能的代工车厂,而江淮汽车此前产品大多偏低端,与蔚来高端消费群体格格不入。

“现在蔚来造车的短板已经弥补了,大家认可蔚来确实能造出价值四五十万元的车。包括理想售价三四十万元的车也能月销两三万台,今年预计能卖到30万台。但有些自主品牌想造一台30万元的车,市场还处于不接受的状态,造了根本没人买。”李金勇表示,大家不相信的是,原先这些自主品牌都没有做过30万元的燃油车,会突然造出一台30万元的新能源车。

李金勇认为,归根结底,在智能化高端车领域,消费者认不认可是由品牌含金量决定的,而非功能。30万元以上的车,在功能性方面一般差距不会太大。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一样,高端车的功能性是有一些差别,但更多是用来彰显身份、区分阶级的。”莫华英同样表示。

留给“新玩家”突围的时间不多了

既然售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车并非人人都能入局,那新能源造车还有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吗?

李金勇认为,机会还有,但是仅20万元以内的车,并且时间窗口很短,就在这一两年,甚至“能到明年都有些长了”。

这个判断是基于今年以来头部车企交付的整体数据及增长幅度。

根据各家公告,理想汽车8月共交付新车3.5万台,同比增长664%,继续稳坐“蔚小理”第一宝座;今年前8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20.8万台。蔚来汽车7月交付超2万台创历史新高,8月交付1.93万台,同比增长81%;前8个月累计交付9.4万台。小鹏汽车些许掉队,8月交付1.37万台,同比增长43%;前8个月累计交付6.6万台。

比亚迪8月销量27.4万台同比增57%,继续突破历史新高,前8个月累计销量达179万台,同比增长83%。

自主品牌中,长安新能源乘用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25.57万台,同比大涨102.44%。长城新能源同期累计销售14.84万台,同比增长71.52%。吉利两类新能源合计总销售24.62万台,同比增长37.36%。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16.64万台,同比增长200%。

股价方面,比亚迪截至9月14日沪深收盘报243.63元/股,跌3.15%,对比年初1月3日收盘的259.34元/股跌去6%。

长安汽车截至9月14日沪深收盘报12.98元/股,跌1.74%,对比年初1月3日收盘的12.1元/股涨7%。

长城汽车截至9月14日沪深收盘报26.88元/股,跌1.43%,对比年初1月3日收盘的28.8元/股跌6%。

吉利汽车截至9月14日港股收盘报9.65港元/股,跌0.52%,对比年初1月3日收盘的11.65港元/股跌17.2%。

信达证券指出,8月车市销量增速,同环比上升,预计9月乘用车消费持续表现较强。“金九银十”车市旺季将至,结合国庆假期的驾车出游需求,将推动9月汽车销量增长。并且随着消费受投资挤压问题缓解,汽车消费需求将逐步回升。为扭转被动趋势,各车企推出新品并调整价格及营销策略,带动市场消费节奏。

“今年比亚迪的目标是年销300万台,明年最少400万台,后年最少500万台。‘蔚小理’梯队中,理想今年30万台,明年做到50万台没问题;蔚来做高端车现在月销已有2万台,一年20万台很可以了。再看长城、吉利、奇瑞、长安这几家自主品牌,现在才年销十几万台,到2025年可能就做到50万台,再想往高做很难很难了。”李金勇表示。

“如果不趁着窗口期进来,后面还想用30万台的销量去和300万台的竞争,根本就玩不了,一定会被淘汰。”莫华英表示。

而此前戴着“神秘面纱”引得业界万般猜测的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造车行业“最后进场的新势力”,如今终于“箭在弦上”。

2021年,小米高调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下场造车,但一直未披露更多造车细节。今年8月底,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小米造车进展非常顺利,刚刚结束了夏测,进展超出预期,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

卢伟冰介绍称,小米汽车的实际投入力度还要更大,小米是抱着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来做汽车的长期布局,做全栈自研,还自建了汽车工厂,所以现金流的投入要比披露的数字还要更高。

小米能否赶上最后一轮窗口期,进而搅动市场?业界都很期待,毕竟还留在场上竞赛的选手,无论在价格还是配置上,都已经是“卷”字当头。

在李金勇看来,小米若如约量产就还能赶上最后的时间窗口,关键在于造出的车如何进行品牌定位和战略构想。这一点小米至今仍未透露更多,市场只能靠不断猜测。

“按照小米过往的特性,造出的东西是又好又便宜,他们能把平衡车从80000元做到1999元,但造车想把类似特斯拉售价23万元的Model 3做到18万元,这是很难的。特斯拉能做到是因为规模起来了。”李金勇表示。

“小米还没公布价格,如果定价22万元,基本就‘死了’;如果是做一台15万元左右的爆款车,一进场就是高光时刻,那就还有希望。”李金勇推测,“按照小米的品牌形象,做汽车也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高性价比新能源汽车’,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性能还行,自动驾驶过得去,这就可以了。”

“而且小米做售价五六万元的汽车,未必能有五菱、比亚迪做得好,这个价位也做不了;如果是苹果一上来就要做30万元的车,肯定就有人追,品牌就在这了。”莫华英补充道,“品牌定位一定要做好,一家成功的车企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车型。比如理想汽车,估计李想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奶爸定位家用增程SUV这么受欢迎。”

宝通证券在9月13日的一份研报中提及,小米汽车生产基地一线员工透露,公司还没正式开始生产,正在进行调试中。园区内,基地现场仍停有挖掘机等设备,显示仍有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在压铸车间,“小米超级大压铸”的指示牌已经挂出,意味着小米汽车可能将采用类似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先进一体化压铸技术。

国联证券认为,虽然小米汽车面临资金、技术等诸多挑战,但凭借小米在智能化、软件、生态等方面的积累,仍有望在电动车占据一席之地。

“小米造车成功的其他条件都具备,最终还是要看车型能否受市场欢迎,这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性。要是单纯模仿特斯拉,反倒不一定大卖。”莫华英如是认为。

“未来有更新的技术来临的时候,只有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机会抓住,所以在这个即将关闭的时间窗口之下,造车企业都着急了,一定要赶着最后的时间冲刺30万台年销。”李金勇表示。(央广资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