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特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20:03

贝斯特(30058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宏观经济情况

  2023年,环保设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调整、高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不振等多重风险相互交织,导致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发达经济体主要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出口普遍承压,但依靠提振内需保持经济增速大致稳定。与2022年相比,在供给端持续改善与紧缩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已有回落,但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能源供给的扰动、服务业的强劲表现、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使得发达国家的通胀具有较强粘性,回落势头放缓。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2023年GDP总量达到了27.36万亿美元,实现了2.6%的同比增长。欧盟的GDP总量紧随其后,达到了18.34万亿欧元,同比增长0.5%。而日本GDP总值再度下滑了数百亿美元,仅有4.21万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9%。中国则以17.89万亿美元的成绩,总量位列第三,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总量的约65%,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

  2023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全年GDP实现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增速进一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升。2023全年增长整体呈“先升后稳”的走势,一季度国内经济呈现积极势头,开局良好,GDP同比增速达4.5%;二季度经济逐渐恢复常态化运行,受2022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GDP同比增速整体抬升,增速上行6.3%;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增速虽有所回落,但扣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平均增速较二季度仍有提高;进入四季度后,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内生修复动力增强,经济仍保持回稳态势。

  从作为经济增长动能的增量部分看,2023年是经济恢复运行的第一年,服务业得到较大程度恢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主要动能,全年多数时间保持在50%左右,相对高于其他行业。全口径数据显示,截至十一月份,服务业动能仍保持在45%以上,高于工业的37%。从新老动能来看,在国家组合政策发力下,基建行业等传统动能贡献率迅速提升,一季度后占比虽有所回落但持续保持高位;新动能在后半年随着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力开始提升,但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

  汽车行业发展于欧洲、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对众多其他工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能够改善工业结构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042万辆,较2010年提升了20.61%;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2020-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存在波动,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为7,803万辆,同比下滑13.70%;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268万辆,同比增长5.96%;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163万辆,同比下滑1.27%。根据Marklines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汽车总销量达到8,842万辆,同比增长11.3%,汽车行业回暖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在全球汽车消费市场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去一直是主要市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汽车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由传统发达国家市场转向以中国、巴西、印度、东南亚地区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2021年中国、巴西、印度汽车销量合计为2,581万辆;2023年,中国、巴西、印度汽车销量合计为3,748万辆。

  2023年全球各国汽车销量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全球汽车产销量稳中有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市场已较为成熟,汽车需求以车辆更新为主;新兴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较大,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从2010年的1,806.2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3,009.4万辆,我国汽车销量已多年排名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

  2000-2010年是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4.09%,主要因政府对汽车工业的重视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自2011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11-2020年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降至3.54%,一方面是前期高速增长导致我国汽车保有量基数迅速提高,另一方面是于2009年及2010年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到期退出。

  在更严格的“国六”排放新规推出、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消费信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销量在2018年出现首次下滑。2018-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三年负增长,三年同比分别下滑2.76%、8.20%及1.90%,但降幅在2020年缩窄。2021年,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及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3.8%,汽车市场开始复苏。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2.1%;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016.1万辆、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12%。2021年至今,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含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保持增长趋势。

  2023年,中国整体市场销量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2023年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前两个月累计产销较同期明显回落;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5-10月,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下,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来,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国汽车国内销量2,518.4万辆,同比增长6%;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

  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在转型调整期过程中,自2020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0.6%。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三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商用车市场谷底回弹,实现恢复性增长。2023年,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

  2023年新能源车分动力类型产销量及同比情况

  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会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呈现3%以上的增长;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

  (三)2023年汽车行业出台的国家层面主要政策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情况

  围绕公司三梯次产业的战略布局,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一、各类精密零部件、智能装备及工装夹具等原有业务;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天然气燃料汽车核心部件等产品;三、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包括: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零部件和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公司还利用在智能装备及工装领域的各类先发优势,将业务延伸至高端航空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母机以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2019年至2020年,公司成功实施了“汽车精密零部件项目(一期)”的建设,公司产品拓展了:汽车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以及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结构件等。2020年,公司为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公司顺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3亿元将投入年产700万件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及涡轮增压器零部件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22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目前已全部达产。

  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赫贝斯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锌、铝、镁、铜、不锈钢金属制品的五金件,产品包括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扣件、汽车充电扣等铝合金和压铸零配件产品。全资子公司易通轻量化公司主要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组件、直流变换器组件等。

  2022年1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无锡宇华精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包括: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瞄准高端机床领域、半导体装备产业、自动化产业、人形机器人领域等市场进行大力开拓,高举高打,快速切入新赛道。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等产品首台套已实现成功下线,部分产品已在送样验证过程中;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已顺利出样,并紧跟市场发展以及技术方向,积极开拓、提升业务水平。

  2022年6月,为进一步夯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体布局,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将以此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旨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围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二)主要产品及其应用用途

  (三)公司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原有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a.原材料采购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市场通用材料、毛坯件和外购件。市场通用材料包括铝锭、铜棒、废钢、铝棒等;毛坯件包括叶轮毛坯件、中间壳毛坯件等;外购件包括智能装备及工装上用的液压元器件、桁架等。

  市场通用材料的定价模式是依据大宗材料市场行情走势,通过对比询价确定最优价格。毛坯件和外购件的定价模式是依据所用原材料市场行情、生产制造工艺复杂程度、市场供需情况、采购规模等因素,协商确定采购价格。

  对于通用材料,公司根据生产计划直接下单采购。对于毛坯件、外购件采购,公司一般事先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框架性采购合同,并对产品价格,包括调价条件和程序进行原则性约定。公司每月末将下一期毛坯件、外购件的采购计划发给各主要供应商,该采购计划仅供参考,并非采购承诺。各供应商根据公司的正式月订单,结合安全库存等因素安排其原材料备货和毛坯件、外购件生产计划。

  公司建立健全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保持原材料供应稳定,公司通常会保持两家及以上供应商供应同一种原材料。潜在供应商须通过试样、小批量供货、供应商评价等环节后才能成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现有供应商,也需要通过公司的年度定期评审,才能继续成为合格供应商。公司根据评审结果对主要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并确定主要供应商下一年度的采购份额。对于公司下游客户指定的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公司仍需对其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采购。

  b.外协加工模式

  公司外协加工环节主要为工艺简单、附加值不高、劳动力密集型工序,比如切割、镗孔、线切割、去毛刺、抛光等机械粗加工;以及一些专业化通用工序,比如表面处理(发黑磷化、电镀等)、热处理/去应力、浸渗等。专业化分工协作具有生产规模化、质量稳定、成本低廉的优势,摒弃了传统企业自身大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这些外协工序一般采用成熟的通用技术,不属于关键工序或者涉及核心技术。公司自身实际掌握的为精加工等核心环节。

  2、生产模式

  为减少库存,加快资金流转,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在精密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根据市场开发部的销售计划并根据产品安全库存等因素编制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产品生产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由包装人员负责包装并办理产品入库手续。

  公司市场开发部负责编制年度销售计划、月度销售计划;生产物资部根据市场开发部的月度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以及采购计划;制造部门根据生产物资部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品保部负责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试验或验证。

  在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生产方面,公司在取得订单后编制设计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设计方案待客户确认后安排生产,并由品保部检验后入库。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送货至客户处;第二种是送货到中间仓,客户按实际从中间仓领用情况在信用期内付款,中间仓由客户或第三方物流商管理。

  下游客户对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流程是:根据公司未来3-5年客户开发规划,确定待开发目标客户—〉对客户的调查研究(产品构成、新产品开发、现有及潜在供应商)—〉与客户接触—〉客户组织人员对公司考察调研(研发、生产、产品质量及供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轮次、全方位、长周期考核成为客户合格供应商。

  公司精密零部件产品的销售流程是:客户评价—〉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单—〉在客户的平台上“网上竞标”或与客户洽谈—〉中标—〉签署合同。

  公司接到订单后,经生产物资部安排生产,生产结束后即进入销售物流过程。公司的物流流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送货至客户处;第二种是送货到中间仓。公司在向一些客户销售的过程中为提高及时供货能力设置了靠近客户的中间仓,以满足客户准时制生产管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安全库存要求,安排出货到中间仓,由第三方物流商送货至客户处,客户按实际从中间仓领用情况在信用期内付款。中间仓由客户或第三方物流商管理。

  公司生产的精密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飞机机舱零部件、其他零部件)产品定价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其成本考量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人工成本及外币汇率等。公司在上述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利润空间,并与下游客户协商予以确定。

  公司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销售流程是:需求信息导入—〉客户接触—〉技术评估并提供技术方案—〉与客户洽谈—〉合同评审—〉签署技术协议和合同。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一般需要提供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期限一般为一年。

  公司生产的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定价原则为按照人力成本、设计成本、所组成零部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利润空间并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予以确定,或者公司通过参与下游客户招标的形式来确定最终价格。

  下游客户一般对其供应商定期进行复审。每年下游客户均需进行体系运营审核,由下游客户或其聘请的第三方机构考察发行人的产品质量、成品率等,并进行高管互动、实地参观工厂等。

  4、研发模式

  1)针对机械加工行业具有普遍实用意义的新技术展开预研

  公司会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特定时段的技术发展纲要,列举所需技术清单,初步设定研发方向、技术实现路径和运用的时点,然后将开发任务分解到研发团队展开研发工作,这些研发工作通常由公司层面组织实施。

  2)针对潜在客户的特定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展开预研

  通过与客户的技术交流以及参与客户产品的早期设计,公司可初步掌握客户的业务规划和技术需求。针对上述情形,公司会成立专门的研发工作小组,收集相关技术信息和可用资源,开展研发工作,该等研发工作通常由公司的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实施。

  3)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制约产出效率的因素以及其它落后技术展开专项攻关

  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已经成为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改进通常由生产制造部门提出要求,由研发部门牵头和组织,与生产部门共同实施。

  b、智能装备及工装的研发工作

  公司每年年底对来年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进行立项,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进行集中攻关。公司研发人员针对立项的项目成立研发小组,设计、制作、装配产品,之后检验精度、试验印证,完成研发。

  公司结合主营业务、产品及生产资源特点、生产技术工艺、所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时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境内地区销量同比增加39.39%,是公司募投项目逐步建成达产产能增加,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境内订单增加所致。

  零部件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送货至客户处;第二种是送货到中间仓,客户按实际从中间仓领用情况在信用期内付款,中间仓由客户或第三方物流商管理。

  下游客户对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流程是:根据公司未来3-5年客户开发规划,确定待开发目标客户—〉对客户的调查研究(产品构成、新产品开发、现有及潜在供应商)—〉与客户接触—〉客户组织人员对公司考察调研(研发、生产、产品质量及供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轮次、全方位、长周期考核成为客户合格供应商。

  公司精密零部件产品的销售流程是:客户评价—〉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单—〉在客户的平台上“网上竞标”或与客户洽谈—〉中标—〉签署合同。

  公司接到订单后,经生产管理部安排生产,生产结束后即进入销售物流过程。公司的物流流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送货至客户处;第二种是送货到中间仓。公司在向一些客户销售的过程中为提高及时供货能力设置了靠近客户的中间仓,以满足客户准时制生产管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安全库存要求,安排出货到中间仓,由第三方物流商送货至客户处,客户按实际从中间仓领用情况在信用期内付款。中间仓由客户或第三方物流商管理。

  公司生产的精密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飞机机舱零部件、其他零部件)产品定价以成本加成为基础,其成本考量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人工成本及外币汇率等。公司在上述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利润空间,并与下游客户协商予以确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核心竞争优势

  1、客户资源优势

  在精密零部件业务中,公司已经与盖瑞特(Garrett)、康明斯(Cummins)、博马科技(BMTS)、长春富奥石川岛(FIT)、博格华纳(BorgWarner)、皮尔博格(Pierburg)、宁波丰沃、上海菱重(SMTC)、三菱重工(MHIET)等著名汽车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相关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在航空、气动工具和制冷设备等领域,公司也与该领域主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智能装备及工装业务中,公司已成为上汽通用、潍柴动力(000338)等知名整车整机厂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中,公司通过持续完善营销模式、拓展销售网络、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等方式实现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的覆盖。目前,公司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公司相关产品已拓展至车载充电机模组、驱动电机零部件、控制器零部件、线控阀体、涡旋盘、涡旋压缩机壳体、底盘安全件、热管理系统壳体等,并且公司已经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方面,相关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空压机叶轮、空压机压力回收和整流器、电机壳、轴承盖以及功能部件等,客户已拓展至:盖瑞特、博世等国内外优质企业。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方面,公司产品之混动传动系统结构件以及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等普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还持续不断地积极主动参与客户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并跟随客户将业务拓展至整车客户端,众多主流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汽车都搭载了公司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群的不断拓展,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逐年快速提升。

  由于下游客户对其供应商的质量服务要求高、前期考核周期长、评审认证体系复杂,因此其转移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建立合作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公司积累的优质丰富客户资源将是保证未来业绩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生产的产品专用于特定客户或特定型号,因此公司需要根据客户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时同步升级自身产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公司建立了高效的研发团队,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的研发体制,有效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保证了从接到订单、交付样品到规模化生产的及时性。

  公司在智能装备及工装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淀,工装夹具可以实现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又是精密加工的基本前提。精密零部件加工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工装夹具技术的提升,同时高性能的工装夹具也为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二者的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成为公司多年来的独特技术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曾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相关产品获得了江苏省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颁发的“江苏名牌产品”称号以及获得第十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春燕奖”的殊荣,公司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等。公司具备的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一方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强化了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面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绿色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积极打造“工业4.0”创新发展道路,在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深入打造智慧工厂以及挖掘工业大数据,精准对接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作为“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利用自身装备的集成优势,支撑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精密加工产业实际使用中积累的经验,提升智能装备的集成能力和操作体验,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公司凭借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复杂大部件机器人智能装配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公司努力践行绿色工厂理念,以真正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目标,2019年9月12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9〕196号),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2年4月,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多年深耕,公司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及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智能工厂入选为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3年初,公司主导并组织联合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技术及生产线项目”,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产品多元化优势

  公司拥有包括汽车、航空、制冷设备、气动工具和等多个行业的优质客户群和相关产品设计及生产经验,同时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可根据下游行业周期波动及时调整生产线和产品结构,保证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5、质量优势

  公司严格贯彻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公司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主要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2014年获得盖瑞特全球供应商质量金奖、2016年全球最佳供应商奖、2017年全球最佳供应商奖,获得康明斯中国区2013年度最佳6Sigma持续改进奖、2016年度最佳供应商奖、2017年度最佳供应商奖、2022年最佳交付奖、2023年最佳供应商奖,获得上汽通用2019年度“质量创领奖”;荣获博格华纳2021年度“供应商合作奖”;获得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2021年优秀供应商”奖、“2023最佳质量奖”。

  6、区域优势

  相较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在服务境内客户方面,公司除了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外,还具备交货时间短、反应快等优势。世界主要汽车厂以及其配套厂商均在无锡、上海等长三角地区,而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无锡,距离较近,相较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7、管理优势

  公司坚持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公司已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公司已按照ISO9001:2008、ISO/TS16949:2009、AS9100C标准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多年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公司已经在新品开发管理、项目管理、精益生产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平台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深刻理解不同客户的技术标准、行为准则和应用流程。公司建立健全了以质量、设备利用率、材料损耗、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等多项指标为核心的管理考核制度,使各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成本、质量、效率得到有机的结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指导各部门日常运作管理的管理规范,确保了公司各部门高效有序的运作,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平。

  8、人才优势

  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综合性强等特点,企业需具备有高知识密集、高人才密集等特征。公司通过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行业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和凝聚力较强的优秀人才团队,保障了公司的高效运作以及未来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精密零部件行业

  汽车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零部件对于加工材料、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只有少数在设备、工艺和生产组织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产。通过长时间的工艺积累和研发、大量高精度数控机床的引入、持续生产组织管理改进,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著名涡轮增压器和汽车发动机相关制造企业盖瑞特(Garrett)、康明斯(Cummins)、博马科技(BMTS)的全球供应商,博格华纳(BorgWarner)、皮尔博格(Pierburg)、长春富奥石川岛(FIT)、上海菱重(SMTC)、三菱重工(MHIET)、宁波丰沃的供应商。

  公司亦利用在精密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加工能力,为飞机机舱零部件、气动工具和制冷压缩机等高端制造领域供应精密零部件,目前已与相关领域主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努力开拓优质新客户,多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公司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公司相关产品已拓展至车载充电机模组、驱动电机零部件、控制器零部件、线控阀体、涡旋盘、涡旋压缩机壳体、底盘安全件、热管理系统壳体等,并且公司已经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方面,相关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空压机叶轮、空压机压力回收和整流器、电机壳、轴承盖以及功能部件等,客户已拓展至:盖瑞特、博世等国内外优质企业。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方面,公司产品之混动传动系统结构件以及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等普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还持续不断地积极主动参与客户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并跟随客户将业务拓展至整车客户端,众多主流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汽车都搭载了公司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群的不断拓展,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逐年快速提升。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中,公司不断挖掘新技术、新客户,开拓新市场,紧扣市场需求,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水平。

  2、智能装备及工装行业

  多年来,公司智能装备及工装业务凭借丰富设计经验、先进技术、精良品质和及时服务,不仅为国内一线汽车整车厂、主机厂提供高端工装夹具,而且还向日本和德国等国际知名机床商提供工装夹具产品,是目前中国工装夹具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在生产自动化系统项目上,公司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加工系统自动化改造合同”,为客户实现从手工线作业到自动化作业、从自动化生产再到智能化生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切实为客户乃至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作出了贡献。

  在智能装备业务上,公司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缺陷视觉识别分选工作站、数控双工位转台、全自动去毛刺工作站、具有感知和自适应功能的全自动智能夹具等产品,实现了替代效率和质量低下、工人技能和劳动强度高的原始手动生产单元,实现机械加工的自动、高效、智能化以及无人化、少人化生产方向。

  公司主导相关单位成功研发的飞机机身自动化钻铆系统,努力将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凭借“复杂大部件机器人智能装配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年1月,公司主导并组织联合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技术及生产线项目”,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公司不断做精做强主营业务,保持了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公司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主要客户的持续好评:公司2014年获得盖瑞特全球供应商质量金奖、2016年全球最佳供应商奖、2017年全球最佳供应商奖,获得康明斯中国区2013年度最佳6Sigma持续改进奖、2016年度最佳供应商奖、2017年度最佳供应商奖、2022年最佳交付奖、2023年最佳供应商奖,获得上汽通用2019年度“质量创领奖”;荣获博格华纳2021年度“供应商合作奖”;获得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2021年优秀供应商”奖、“2023最佳质量奖”。

  整体来讲,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处于细分行业内领先地位。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全面恢复发展的一年。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西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影响显现,外部压力明显加大;从内部看,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凸显。2023年,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增速回升,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经济“稳”的特征十分明显。从经济增长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

  汽车行业上下游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2023年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受益于我国持续向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并在行业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公司充分把握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精密加工为特长、铸造产业为支撑、智能装备为驱动”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路径,持续推动业务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做大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开启三梯次发展新格局。2023年,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三梯次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内部管理,持续夯实了公司向上发展的势头。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324.59万元,同比上升22.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50.77万元,同比上升15.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的净利润为24,301.97万元,同比上升57.48%。

  2023年,公司根据三梯次发展战略以及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具体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持续夯实强基工程,筑牢第一梯次产业压舱石作用

  公司第一梯次产业,即原有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各类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及工装等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是保障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凭借“机加+铸造+智能装备”三大产业互联互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了战略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康明斯中国区颁发的“2023年最佳供应商奖”,荣获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2023最佳质量奖”。

  2023年,在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公司苦练内功,不断以智能制造、优化工艺以及严控各项成本等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不断提高质量,进一步实现了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在第一梯次产业中,公司通过PDCA三级循环,聚焦重点指标、积极持续改进,加快提升短板,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原有竞争力,持续激发了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从而支撑了公司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永葆领先地位。

  (二)着力做好增量业务,持续强化第二梯次产业的全面布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突破900万辆,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汹涌发展,公司对标业内优秀企业,奋力追赶,一方面靠科学而具前瞻性的规划,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延伸并利用公司在原有业务中所取得技术、经验和优势,充分发挥公司三大产业的协同效应,避免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开辟属于贝斯特的差异化路线。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夯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体布局,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此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旨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围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围绕潜在或现有客户加快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更稳定和优质的产品,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对安徽贝斯特的建设步伐,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24年年中竣工试生产并于2024年下半年产能逐步爬坡。公司还持续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优秀技术、生产以及营销人才队伍,开展相关领域核心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工作,为公司第二梯次产业的发展蓄势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凭借“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技术及生产线”项目,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三)找准定位,抢占先机,全力加速推进第三梯次产业进程

  公司战略布局中的第三梯次产业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抢抓机遇,高举高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围绕以上业务布局,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为独立平台,一方面凭借公司多年来深耕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集成领域,建立起的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行业经验丰富、对行业有较深经验的技术团队;另一方面引进具有海内外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盟宇华精机,主营产品包括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直线滚动功能部件,瞄准高端机床领域、汽车传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自动化产业、人形机器人业务等领域进行大力开拓。

  报告期内,宇华精机成功完成了高精度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等产品的首台套下线。公司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夹具分会的理事长单位还成功协办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第九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会议上作了“协同创新联合体的经验介绍”,并安排行业协会上下游上百家会员单位至公司参观宇华精机“高端装备核心滚动功能部件项目”。本次协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宇华精机在目标客户群面前的正式公开亮相,为正式进军直线滚动功能部件领域成功打响了第一枪。

  同时,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正式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地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作出了规划。围绕政策推动和市场引领,宇华精机利用各类先发优势,倾力组织并成功研发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样品,并与下游客户进行紧密对接,积极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取得了一定进展。

  (四)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助力三梯次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立足于主业,通过聚焦大数据、自动控制、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智能制造”战略主题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公司业务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积极打造“贝斯特工业4.0”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作为“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利用自身装备的集成优势,支撑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精密加工产业实际使用中积累的经验,提升智能装备的集成能力和操作体验,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五)不断加强研发创新,不断优化激励机制,不断加强团队梯队建设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持续注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同时跟随客户创新等来巩固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夯实核心竞争力基础;通过创新模式、技术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7,444.63万元,同比增长26.64%,拥有高效的研发团队近200人,团队中优秀技术工程师分别荣获“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无锡大工匠”、“无锡市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无锡市唐翔千卓越工程师奖”等荣誉。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授权13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

  2023年,公司持续完善和优化KPI考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年终述职、综合评价绩效的方法,优化长效激励机制,提升基层、中高层人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营造一个积极高效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实现了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的初衷。

  同时,围绕贝斯特干部培养计划,各事业部主动承担起干部人才梯队建设,设立年度培养目标和内容,持续更新人才后备库,确保了公司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拥有更大的机会更好的舞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宏观环境,加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以及国家大力推动“工业母机”、“高端装备制造”、“人形机器人”等战略产业的契机,公司将充分发挥“精密加工为特长、铸造产业为支撑、智能装备为驱动”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紧密相连、无缝对接、齐头并进的三梯次产业链;同时,为深化公司业务的国际化布局,公司拟稳步推进在海外的投资设厂规划,推动公司第一梯次、第二梯次业务的全球化发展:

  第一梯次产业,持续做实做强现有业务,并向增程式、混动汽车零部件拓展,夯实巩固公司业务基本盘,筑牢压舱石作用,有力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发展需要;

  第二梯次产业,结合先发优势,定位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以及天然气燃料汽车核心零部件,夯实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的转型升级;

  第三梯次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抢抓机遇,高举高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传动”以及“自动化产业”等新赛道。

  (二)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俄乌冲突深陷拉锯战、哈以加沙地带冲突不断升级、全球能源供应担忧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2024是全球大选年等各方面因素深刻影响全球发展。尽管2023年受强劲的消费者需求拉动,美国经济延续韧性,失业率上行空间受限;在需求疲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2024年欧洲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日本经济连续负增长,基本面并不乐观,暴露经济发展困境;俄罗斯经济和卢布汇率在西方严厉的制裁中稳步企稳和恢复。由于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高利率、金融压力风险,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或将低于预期。据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4年放缓至2.4%。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24年3月,我国两会胜利闭幕,今年的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支持方向已明确:设定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与2023年持平;CPI增速与2023年目标一致,仍为3%左右。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问题和挑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4年首要任务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为其提供基础支撑。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具体产业方向来看,一方面,报告将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作为着力发展重点,有助于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相关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投资增速。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使传统产业在稳定总量的同时提升质量。

  近年,中国汽车产业在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新四化正加速产业转型,行业的整体形势将会是头部企业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张销售渠道、发起价格战,这势必导致新能源汽车侵占燃油汽车市场,二者之间形成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亦大大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行业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公司将充分把握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以“市场围着客户转,实体跟着市场转,管理绕着实体转,经营盯着指标转”为指导思想,保持应有的定力和韧性,构建紧密相连、无缝对接、齐头并进的三梯次产业链。

  新的一年,公司将具体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在维度和深度上实现量的突破、质的提升

  公司将继续巩固并延伸在原有业务发展中所积累的鲜明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精密加工、铸造产业、智能装备”三大产业互联互动的协同效应,避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理性、有选择地开展公司最擅长、最具竞争力的项目。同时,公司将持续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优秀技术、营销人才队伍,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工作;将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品类和客户群,在深度和维度上下功夫、求突破,强化公司反应速度和项目开发管理能力,确保与客户实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公司计划于今年年中完成厂房的施工建设,并进行试生产工作,计划于第三季度开始产能逐步爬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域布局上,对安徽贝斯特的定位则为:将无锡本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大批量产。为此,安徽贝斯特的竣工和产能爬坡,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围绕潜在或现有客户加快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更稳定和优质的产品,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以获取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多市场份额,更好更快地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2、牢牢把握市场定位,加大加快直线滚动功能部件业务的布局

  第三梯次产业是公司继往开来的战略新兴产业,是公司实现“百年企业”战略目标的“希望工程”。公司将紧紧围绕“中高端机床、汽车传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自动化产业、人形机器人”以及其他应用场景,做好市场布局,尤其加快加大对机床、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各项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技术及市场的双突破。并且,公司将联合国内头部机床厂商开展深入合作,做好滚动功能部件上游装备的协同开发和应用验证工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确保行业竞争力。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将持续引进支撑第三梯次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推动技术研发、市场开发,建立配套客户“敏捷、及时、精准”的快速反应能力。

  3、稳步推进公司海外设厂规划,推动公司第一梯次、第二梯次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以及宏观环境,公司计划将第一梯次产业、第二梯次产业进行国际化布局,拟稳步推进在泰国进行投资设厂,扩大现有产能,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客户端的国际竞争力。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苏无锡,出口比例较高,最近三年公司出口比例较高,客户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泰国凭借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友好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成为连接起东盟和中国的枢纽,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公司将泰国作为海外产能布局关键一站,充分利用所在国的优势,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减轻国际贸易摩擦对公司的影响,为贝斯特后续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强化各生产要素成本管控

  公司将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凡是通过机器换人能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生产的环节,凡是苦、累、脏的工作场景,凡是有利于提升效率、稳定质量、降低成本的环节都将提升自动化水平。各个事业部要继续严控各项生产成本,对此要常抓不懈,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公司各个事业部仍旧要在生产组织、提质增效、团队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继续通过PDCA三级循环,聚焦重点指标,积极持续改进,真正激发公司三大产业的协同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5、继续加强品质管理,不断完善和强化内控体系,夯实公司基础管理

  产品质量决定公司的兴衰存亡,质量是立足之魂、发展之本,在2024年继续要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重点聚焦“痛点问题、共性问题”,将品质管理放在生产的全流程控制中。通过质量持续向好,不断巩固市场地位;通过质量持续向好,切实提升产能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将各类成本和消耗有效降低。要让全员将敬畏质量、敬畏客户的意识流淌在血液里、付诸于行动中。公司仍旧要强调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基础管理。一是,持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以及流程,强化安全的舆论宣贯工作,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主旋律和原则底线;二是,进一步完善OA、ERP以及MES系统,加大对核心技术、业务等商业机密的管控力度,完善及优化保密制度、流程,强化涉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国际贸易环境相关风险

  公司产品出口至美国、欧洲、韩国、墨西哥、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业务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目前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变动之中,俄乌冲突持续,去全球化浪潮汹涌,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正常的国际经贸环境已受到较大冲击。从长远角度来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国际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自身经营情况,加快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和经营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对国外客户的议价空间,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开拓增量市场,保证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推动在海外投资设厂的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客户端的国际竞争力。

  2、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以及行业政策性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如果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的订单减少、存货积压等情况,因此公司存在受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公司的产品涡轮增压器、燃油发动机等相关零部件将在未来将受到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动态,以更好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公司将紧跟行业趋势,顺势而为,在做实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精密加工为特长、铸造产业为支撑、智能装备为驱动”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紧密相连、无缝对接、齐头并进的三梯次产业链;同时,为深化公司业务的国际化布局,公司还拟稳步推进在海外的投资设厂规划。其中,第一梯次产业,持续做实做强现有业务,并向增程式、混动汽车零部件拓展,巩固夯实公司业务基本盘,筑牢压舱石作用,有力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第二梯次产业,结合先发优势,定位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以及天然气燃料汽车核心零部件,夯实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的转型升级;第三梯次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抢抓机遇,高举高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自动化产业”、“工业自动化”等新领域、新赛道。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市场通用材料、毛坯件和外购件。市场通用材料包括铝锭、铜棒、废钢、铝棒等;毛坯件包括叶轮毛坯件、中间壳毛坯件等;外购件包括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上用的液压元器件、桁架等。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业务利润甚至生产经营活动。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变化,提高原材料采购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存货储备,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4、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价格年度调整惯例,通常在新产品供货后3-5年内有1%-5%的年度降幅。如果未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且成本控制水平未能同步提高,公司业绩将受到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快速研发以及充分发挥公司体系内上下游研发平台良性互动的反馈作用,力图不断推出更高端、质量优良、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以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工艺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成本改善等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将降本增效的要求细化并明确到公司各个部门进行落实并严格考核机制,从而降低由于产品降价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影响。

  5、汇率变动的风险

  公司拥有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公司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出口主要采用美元进行结算。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加大。如果未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进入下降通道,将使公司承担较大汇兑损失,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未来一方面将密切关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积极在政治经济制度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化的业务布局,并逐步加快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采取适当合理的结算方式,积极运用金融产品,尽可能降低汇兑损益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