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的今日头条前路漫漫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6 06:36

市场估值不止30亿

刚刚完成的这笔融资,去毛刺为今日头条带来1亿美元。而去年年中,今日头条获得1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海纳亚洲和DST。

据了解,C轮融资的领投方是红杉资本,与今日头条合作密切的微博则进行了跟投。坊间传言,两家公司对今日头条的估值高达5亿美元,而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对媒体表示,实际数字还要高一些。

今日头条的早期投资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合伙人王琼说:“这个(指30亿的估值)在今年2、3月份谈定的价格,在今天看来,还是低了”。

王琼认为字节跳动(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即今日头条的公司)更大的价值在于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移动端的信息入口,今日头条的潜在价值是背后的一套引擎,可复制性非常强,在不同的垂直领域都可能有发展,从而形成各种入口,如电商入口、游戏入口等。这套后台引擎,是对今日头条如此估值的主要理由。

从2012年8月上线,今日头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获取了1.2亿的激活用户,日活跃用户量达数千万。

根据艾瑞资讯mUserTracker的监测结果显示,在近半年时间里,今日头条的月度覆盖人数稳居新闻资讯类App第四名,甚至超过了凤凰新闻和新浪新闻客户端,仅次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和腾讯新闻客户端。

推荐引擎发挥威力

之所以能获得广泛的认可,是因为与其他新闻客户端相比,今日头条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当用户打开今日头条看新闻的时候,今日头条也在看用户。

用户浏览了哪些标题、点击了哪些新闻、有没有看完、有没有写评论以及用户分享和收藏的情况,都会作为今日头条进行用户兴趣分析的数据依据。此外,采用新浪微博等合作伙伴的账户体系,也使今日头条掌握了更多的用户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推荐提供参考。可以说,这与当下大数据和精准营销等的潮流概念颇为吻合。因此,今日头条不仅收获了大量的用户,也获得了不少行业人士的肯定。

有媒体认为,“今日头条”之所以能成为黑马,是因其有着一项强大的技术武器——推荐引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过多,信息超载,也常常会使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引擎便开始展现技术优势,发挥出威力。

《南方日报》记者叶丹认为,今日头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首先会采集海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每时每刻最热门最值得用户关注的资讯;其次,推荐引擎会根据用户对用户浏览、收藏、转发、评论新闻资讯的行为不断进行分析,再结合其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位置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个人用户模型,两者结合后,智能地为用户推荐越来越精准的个性化信息了。

她表示,如果“今日头条”能够掌控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的入口,自然价值不低。

内容分发潜藏危机

但是,就在这场移动新闻客户端与技术搜索个性化推荐的平台的对比当中,今日头条的成功让很多人觉得别扭……原因很简单,今日头条并不生产内容,只做新闻的搬运工。张一鸣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坚称,今日头条不会亲自做内容,只想做平台。也正是“平台”的定位,成为了今日头条的危机。

今日头条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内容分发,今日头条没有一个员工做内容的生产和推荐,只有少数几个人负责内容的违规审核。“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内容”、全部交给算法来解决,是今日头条的目标。

但是,内容版权的合法性引起广泛质疑。尽管今日头条的技术设计是通过搜索链接,转至原媒体网站上去以规避版权的风险,但事实上更多的内容还是来自于一些门户网站和纸媒的官网,似乎故意弱化了内容的制作方、来源等信息。最关键的是,也弱化了内容来源方的广告展示。

这也不难理解当今日头条拿到三轮融资之时,许多人会为一些举步维艰的传统媒体鸣不平,认为今日头条大量窃取了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侵犯了内容来源方的知识产权。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当腾讯、ZAKER、鲜果、网易等都在付费签约传统媒体的独家内容时,今日头条又如何与他们展开竞争。

今日之后,头条怎么走?

在第三轮融资之后,今日头条的市场估值激起行业争论。资深互联网媒体人、投行从业者卞海峰认为,今日头条并不值30亿元。对此,他也给出了三个理由。

首先,目前包括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移动阅读,也都在尝试同样的“推荐引擎”,并且推荐的准确率与今日头条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同时,这些新闻客户端还配有编辑推荐,从而提升了内容的质量与用户的阅读体验。

其次,今日头条基于兴趣的“推荐引擎”的准确度到底有多高,还有待时间验证。毕竟这是一套滞后的算法,它是基于用户的阅读记录、微博好友关系等既定事实,为用户做出的推荐,这种算法很多时候谈不上精准。

再次,就移动信息入口的说法,所谓入口即产品与用户的关系(用户账户体系)尚未构建成功,何来入口之说。今日头条艰难的变现之路,也侧面了反应了其信息入口的价值。现在的互联网竞争,已经从内容走向了用户(使用时长等)的竞争。

然而,对于今日头条的未来,张一鸣也有过自己的思考——仍然把内容的生产环节交给媒体和自媒体来做,今日头条只扮演渠道的角色,帮助优秀的内容触达用户,以及变现。

4月上线的“媒体平台”可以看作是今日头条在内容为王时代的一个自我革新。在媒体平台上,媒体和自媒体可以开设官方账号,每天发布内容。在经过人工审核后,机器将把优质内容匹配到相应的关键词下,并进行个性化推荐。它的宣传口号是“再微小的声音也能上头条”。

虽然张一鸣反复强调“不做内容”,但在“媒体平台”的助推下,今日头条推送的内容将越来越多地打上“自制”烙印。从积极的角度看,“媒体平台”不仅有望为今日头条筑起差异化内容的竞争壁垒,还将大大缓解有关版权的争议。

此外,对于今日头条未来的推广和营销,也有较为清晰的方向可循。据了解,2014年的今日头条不仅要坚持传统的推广渠道,还把目光瞄准了手机预装。在广告收入方面,今日头条的“广告位”——信息流广告已经吸引了不少汽车、快消、金融和电子产品领域的广告主。若在推广、营销和商业化方面有更明显的收获,今日头条未来的成长将能获得更多保障。

与此同时,搜狐、腾讯、网易、新浪和凤凰等移动新闻客户端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在这些有着深厚门户网站资源依托的竞争对手面前,今日头条究竟如何发展下去,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结束语

三轮融资之后,上线不到两年的今日头条至少“不差钱”了。无论是成功学的经验之谈还是道德派的质疑之声,今日头条所面临的赞誉和批评将推动它的自我变革。至少,现在今日头条已经在内容、营销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作为。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今日头条究竟值多少钱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信息泛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多精准、丰富、有营养的讯息,这才是新闻资讯类应用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