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追梦旅途、一支队伍的筑梦力量:这就是亚运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04:19

在迎接杭州亚运会的道路上,模温机决胜口号嘹亮四方,建设步伐铿锵有力。亚运人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唯有坚持与热爱不可辜负。

以小见大,汇聚洪流,奔竞不息。《杭州亚运》走近扎根一线的亚运筹办工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专属亚运人的爱与盼。

一个人的追梦旅途

“我会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热情、最美的笑容,当好亚运赛事的护航者、美丽杭州的代言人,展示杭州志愿者最靓丽风采。”4月1日,在杭州市亚运筹办“决胜攻坚”誓师动员大会的主会场上,宋懋璗作为亚运会预录用赛会志愿者代表表明了决心。

那一刻,站在宣誓台上的他,脑海中浮现的满是自己12年前的样子。

出生于1993年的宋懋盪,8岁那年因一场意外不幸失去了右臂。是游泳,让他得到了自我蜕变的机会。12年前,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上,17岁的宋懋璗出战即巅峰,一举拿下1金1银的佳绩。之后,他一鼓作气,相继摘得2012伦敦、2016里约残奥会游泳男子4×100米混合接力冠军,2016年里约残奥会S8级男子100米蝶泳冠军,同时打破世界纪录。

今年年初,宋懋璗参加了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桐庐赛区)线下面试选拔。凭借着运动员经历的“天然优势”,他相信自己会比一般人更了解赛会流程,更清楚运动员的“状态语言”,何时需要服务,何种状态不该“被打扰”。

“成为一名志愿者发挥余热,是我参与亚运、延续热爱的最大心愿。”这是属于宋懋璗的圆梦之旅,也是万千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一支队伍的筑梦力量

泥点四起、焊花飞溅、机械林立……钱塘江南岸,拔地而起的亚运村,成为了亚运筹办道路上的一道“宏观风景”。

历时4年打磨,杭州亚运村于2021年12月29日全面竣工。从滩涂之地到国际化社区的日渐成型,离不开每一个亚运人的日夜坚守与付出。亚运人用热爱与责任浇灌事业,助力杭州亚运会交出一份国际化的社区答卷。

亚运日夜,一刻不放松

亚运村,晚上8点,作为亚运村运行团队最早入驻的先期筹备人员之一,张晓伟还在整理手头上智能项目的商洽资料,她试图和同事尽早促成村内一系列“智能亚运”项目的落地,为后续的赛时保障打好基础。

2021年1月27日,杭州亚运村运行团队快速启动组建。先期筹备团队于同年3月起正式入驻亚运村建设指挥部集中办公,开启建设与运营同步运作的工作模式。

在这片总用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约241万平方米的亚运村内,共有108幢建筑,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组成。赛时,杭州亚运村将容纳10000余名运动员、约5000名媒体人员和近4000名技术官员,而这支队伍的职责是做好亚运村赛时保障服务工作。

“当前时期,亚运村的工作重心已经全面转为运营阶段,所有人都要绷紧一根弦不放松。”今年以来,张晓伟明显感觉到工作节奏的加快,12小时的工作时长是常态,亚运人在跟时间赛跑,筹备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因热爱与责任坚守在此,“再苦再累,参与亚运会,人生也就这么一次。”

匠心打磨,更国际化的未来

目前,杭州亚运村除了在设计规划上彰显出大气、精致国际范儿,也在不断提高为大型赛事服务的国际化标准,也是对外展示杭州形象的主要区域。

赛时,这里将设升旗广场、村长院等设施,积极为各国代表团提供礼宾接待、国家(地区)奥委会服务、医疗和商业服务等保障。

如何在这么庞大精密的社区内,做好赛事服务和保障工作?如何让一个更国际化、多元化的亚运村被世界看见?

“推动‘智能亚运’项目落地是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为村内的吃住行提供配套服务,努力满足各类客户群的不同服务需求。”张晓伟解释道,“另一方面,也能极大提高我们赛时的工作效率。”

亚运村运行团队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吴熠钧则表示,亚运村作为杭州亚运会最重要的非竞赛场馆之一,目前团队共200多人,赛时还将抽调更多人员。接下来,这支队伍将加紧步伐,做好万全准备。

文化交融,传递杭州热情

赛时,亚运村将服务各国和地区的参赛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和媒体记者。亚运村致力于通过搭建文化艺术展示平台,促进文化交流,进一步传递东道主的热情与友好。

三村主打风格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根据客户群性质,运动员村会融入一些科技元素,加强互动体验;技术官员村会以一些静态的展演为主,例如非遗文化的艺术展示;而媒体村更倾向于文化交流的空间。”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体现在亚运村的每一处细节之中,张晓伟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努力,能够给“定居”在此15天的国内外友人,留下难忘的亚运体验。

餐饮服务也是体现中国和浙江美食文化的另一扇窗口。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提供‘安全、绿色、优质、多元’的餐饮服务。”亚运村运行团队餐饮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传刚表示,“亚运会菜单将充分考虑各国地域差异,菜系包括中餐、阿拉伯及中东餐、欧陆餐、东亚餐、南亚餐、西式快餐等等,主菜单7天一循环,全天20小时供应,尽最大可能满足用餐需求。”

一团火焰的燃梦迸发

自2015年9月16日杭州亚运会申办成功以来,亚运筹办工作中无数重要节点与里程碑事件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在提醒着亚运脚步的临近。

在决胜攻坚的道路上,一股无形的向心力正在转化为无穷的力量,这股为亚运全情投入的精神被传递、被延展,让“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更多的人,聚合成火焰一样的“一群人”

奔赴热爱,聚星星之火

因为同一份热忱,人们从海内外奔赴杭州,加入亚组委大家庭,犹如聚起的星星之火,纯粹而热烈的故事在这里发生。

“来到这里3年,早已习惯这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有幸的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电脑前麻利敲字的宣传部工作人员小唐正在准备一份会议资料,她要在3点前送往会议室,确保在今天会议上能够顺利敲定亚运会节点活动的有关方案。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亚运筹办节点事件迎来小高潮。亚运主题海报发布“、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无人机活动线上展演……亚运宣传工作是对外展示筹办动态和精彩纷呈的一个舞台,从会务安排、人员接待、住宿餐饮安排到媒体宣传等各方面,这群年轻的伙伴,用满腔热爱,给亚运筹办工作带来活力和创新,也为亚运之城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的故事。

从一个人的故事,看见一群人的影子。杭州亚组委大家庭里,各部室之间相互协作、精密配合,如齿轮一般日夜轮转,让进入“杭州时间”的亚运会,创造了更多精彩的可能。

激情,因亚运而燃烧

“赛会志愿者面试选拔收官”“56个场馆全面竣工并实现功能验收”“测试赛4月陆续启动”“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运筹办路上捷报频传。

冬奥会举办期间,杭州亚组委特派一支由各部室骨干组成的“精兵强将”,前往北京冬奥跟班学习,并在组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了对标北京冬奥会的学习座谈会,无论是场馆运行、赛事宣传,还是防疫政策等领域,都值得亚运人多维度、多角度学习,汲取办赛经验。

“肩负着亚运人的身份标签,责任也随之而来,参与亚运,留下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不遗憾。”竞赛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聚焦竞技体育本身,让从小热爱体育的他近距离接触到一场国际赛事,备感骄傲。接下来,竞赛部全体同事将继续围绕竞赛日程,做好场馆测试赛演练工作,为亚运夯实基础。

“所有亚运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杭州亚运添彩。”杭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德清这样总结这些激情燃烧的亚运日夜。

为亚运添彩,让人生出彩

有别于“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参与亚运筹办工作“24小时在线待命”不可避免。精神无形,凝心聚力。严肃、紧张、活泼成为了当下工作节奏的关键词;忙而不乱、自主自发的协作共情,成为了一股向心力。

在这支年轻人居多的团队中,不乏技术高超的“足球射手”、热爱跑“全马”的跑友、关注电竞赛事的忠实粉丝,还有逐渐痴迷橄榄球、飞盘等小众运动的新晋爱好者。

许德清曾在接受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半月刊》的采访时,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体育精神感染和影响了更多年轻人关注亚运,生活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也受到了鼓舞,加强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前最多下班走走路,现在隔三差五地要到跑步机上跑个二三十分钟,‘满血复活’更好地投入工作。”

“让自己的人生出彩。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生活将因亚运而改变,而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将是一笔动人的人生财富。”许德清说,这也是所有亚运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