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今天儿童节,除尘烟雾收集罩一个充满希冀的日子。
正当过节的年纪,其实并不太懂这个节日的意义吧?新衣服、新玩具和文艺汇演大概就是全部。
十几二十岁,尚且也能厚脸皮嚷嚷着继续过节,吃些童年回忆中的零食,跟风看看动画片,一年一度“再小孩一回”。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与真实社会的摩擦渐深,成年人要找回那份童心,就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所幸这个世界还有电影存在。
沉溺于光影变幻间,觅得两个小时的精神逃离,是当代成年人为数不多的梦幻时间。
那今天,我们不如就借助电影“梦回童年/少年”一次。
毕竟多年以前,我们也曾这样看世界。
《伴我同行》
我再也没有过像我12岁时那样的好朋友了
故事发生在四个12岁的少年之间:
戈迪和三个小伙伴克里斯、泰迪、维恩决定出发去河对岸的森林里寻找一个失踪男孩的尸体。
对他们来说,这是探险的旅程、是成名的机会,也是长大的标志。
四个人各有各的心事,也有各自一团糟的家庭问题:戈迪家里被哥哥意外身亡的阴影笼罩、泰迪因为有个被送到精神病院的父亲而遭受歧视、克里斯被最尊敬的老师栽赃偷钱……
这些扰人的故事和情绪成为探险的背景音,时刻左右着他们的方向和选择。
翻铁网、被狗追、趟水塘、夜宿郊外……短短几十公里路程,在少年们面前设下了无数障碍。
但边走边唱的路上,他们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了解你的喜好、尊重你的选择、真心希望你梦想成真的人。
躺在夜幕下的旷野中,小孩子们比起金钱、权力、利益纷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足够他们彻夜长谈:
米奇是老鼠,唐老鸭是鸭子,布鲁多是狗,那高飞是什么?
直至冒险到了尽头,找寻到失踪男孩的尸体,浑身伤痕,属于他的时间戛然而止,四个人才恍惚瞬间长大。
站在路口互道“再见”的时候,他们心里或许都有了各自想去的地方,也清楚地明白他们无法继续亲密相处。
他们期待着长大成人的时候,并未意识到成长是这样孤独的事情,孤独到所有朋友渐行渐远,成为记忆里面目模糊的、闪着光的一点。
但人到中年实现了作家梦的戈迪仍然会郑重其事写下:
我再也没有交过像我12岁那时候的朋友了。
《月升王国》
我们彼此相爱,想在一起,有什么错?
韦斯·安德森打造的复古童话,色调和构图依然把强迫症小万吃得死死的。
讲的是关于一个叼着烟斗的小男孩和一个画着眼影的小女孩因为相爱所以私奔的故事。
很显然,两个问题儿童。
但即使在童子军营里遭受孤立、被视为怪胎,小男孩依然会和喜欢的女孩通信说心里话。
即使身边没有所谓“好朋友”,即使他们都日常不合群,但心灵相通的人,有这么一个就足够了。
而一旦有了这么一个人,那就是拼尽全力也要在一起的。
这道理,是十几岁的小孩子都懂的呀。
在出轨的父母和教条的教官们互相指责、试图推卸责任的时候,围观的童子军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希望他们心里想的是“我不要长成这样的大人”。
想去冒险,想和喜欢的人环游世界,曾经是所有小孩子共同的梦想,只是随着长大被一点点遗忘。
不是有人说吗?“我们出生时知晓万物本源,随着长大,一点点忘记”。
那么,希望再过很多年,仍然有叼着烟斗的小男孩和画着眼影的小女孩,敢于说出:
我们彼此相爱,想在一起,这有什么错?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你还记得幼儿园时候的好朋友吗?
又一场冒险旅途,这次的主人公,是五个四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生了重病的洋武住进医院,无法参加幼儿园毕业典礼。
同班的好朋友康娜、拓实、美琴、俊佑和优衣决定偷偷溜出幼儿园,去临市的医院看望洋武。
五个小家伙靠在幼儿园里学来的生活常识买票、搭车,突破重重阻碍赶往朋友身边。
四岁的小孩子懂得很多:
他们知道生病的小孩子一样可以交朋友,知道朋友遗落的蜡笔就一定要交回他手里;
四岁的小孩子不懂的更多:
他们不懂为什么洋武吃很多蔬菜、跑步得第一却依然会生很重的病;
也不懂为什么拓实记住了完整的蛋糕食谱,妈妈却仍然不告而别……
而掌控这个世界的大人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成人的教育和言行教会他们乘坐公共交通、教育他们在列车上要放低声音说话、告诫他们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成年人的教育和言行却也让他们在四岁的年纪就认定跑得慢不能当足球运动员、戴眼镜就不能做爱豆……
是成年人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变成了“没有梦想的小孩”。
大人们甚至会理所当然对病榻上的四岁小男孩说“孤独什么的,你还不懂吧?”
怎么会不懂呢?
离开了日日相见的朋友,没有了一起玩耍的伙伴,即将独自前往一片漆黑的、名叫“死亡”的地方,这感觉,不就是孤独吗?
幸好在他们的眼中,即使世界模糊不清、摇摇晃晃,也有一个目标清晰又明确:
死去的朋友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我们要去见他,跟他说“再见”。
那么,你还能想起幼儿园时的好朋友吗?
在成人的世界蹒跚久了,脚步和思想难免都会变得沉重,顾虑太多,每一个决定都异常艰难。
这些以小孩为主角,用他们的视角看待世界的电影作品,多刷几遍,也许能带我们回归简单世界,感受久违的童真与纯净。
就让这些小朋友做一次老师又何妨?
让他们教一教我们,率真且用尽全力地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